2)第073章:十年国庆的来临_民国第一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城市里又找不都工作,只能沦为贫民,并形成一个个贫民窟。

  中华民国的各附属国倒是没有形成什么贫民窟,因为这些附属国的人口并不是很多,所以中华民国一定程度上允许他们发展。而且他们是苦力,干的活越多,中华民国压榨到的利益就越高,所以在各附属国,劳动力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就算是妇女都尽量发动起来,让他们去工厂上班,或是从事一些手工业。

  在日本,甚至是连老人、小孩,都被动员到了工业生产当中,不过日本人对于发展教育有一种偏执。

  日本人称之为百担米精神,意思是当这个国家只有一百担米的时候,也要把这些米拿去发展教育,未来就可以收获一万担,百万担的米。

  日本人要发展教育,这自然没问题。

  日本人如果真能培养出一大批人才,最终结果主要还是为中国做嫁衣,还是给中国打工的。

  日本这样的小岛国,已经被彻底的勒紧脖子,他们想要翻盘,也不是一点人才就能改变的现状。

  不过日本人此时节衣缩食都要发展教育的信念倒是十分的执着,中华民国倒也有对策,直接从教科书上先卡一下,加入一些不是太明显的奴化内容,并在教科书上让日本人反省各种野蛮侵略行为。

  接着在学校教育上卡上一道,再日本每所学校派遣监察教师。

  另外,教育成本再给他拉高了,正版教科书都由中华民国编订,版权费一收,那价格就高了,就像是美国教育中的情况一样。

  后世日本,也在这种制度下,拉高了教育成本。

  日本现在的财政赤字很高,因为借钱借太多了,赔款也还欠着一大堆,每年光是利息就要不少钱。

  现在要发展教育,没钱怎么办?

  继续借,中华民国有大把剩余资本。

  而且相较日本人每年产出的利益来说,这些钱还是能借得起的。日本人发展教育,倒是能让中华民国剥削上一道,加上发展教育可以让节衣缩食的日本人消耗更少的资源。

  日本人在节衣缩食的时候,中国老百姓却是有着充足的物资供应。

  尽管很多产业分包出去后,让很多劳动力只能到工地上去干活,但是每天的工钱却是非常高。

  一条条公路、铁路,一座座桥梁、水库在大建设的潮流中被建设了起来。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都在不断的建设各种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些是直接用税款建设,有些则是发行国债、地方债务建设。

  为了拉动就业,改善基础设施环境的需求。这一时期的中华民国政府花钱非常爽快,各种工程纷纷开工。

  国道、省道,市级公路、乡镇公路都在到处修建。各城市、乡镇都在不断建设城镇设施。

  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大量就业。工资水平依旧在稳步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