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3章:不断提高的国民产值_民国第一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团是最恐怖的。所以江渝并不愿意看到德国赢得这场战争。

  至于什么过河拆桥什么的。江渝并不愿意去考虑那么多道义上的问题,因为世界上各个民族就像是一个雨林,别人长高了你就吸收不到阳光,民族之间,只有**裸的利益考虑。

  而且从道义上来说,德国只是借了人给中国,并且提供了一些贷款而已。

  技术方面都只是交换罢了。

  最重要的技术还是江渝自己研究出来的。

  现在中国对德国进行援助,已经很对得起德国佬了。而且德国佬可是主导了八国联军侵华。德国佬也是侵略中国的列强之一。

  认真算起来,中国完全没必要援助德国佬。

  当然现在对德国佬的援助。也是出于中国自身的利益考虑。

  ……

  1917年6月间,中国北方的夏收开始了。

  这一年中国北方种植了大片的麦田,而且基本上完成了农业机械化生产,北方的农业人口大部分都成了工业人口。

  大量的麦田收获了大量的小麦,只见联合收割机忙碌的在广袤的麦田上收割着金灿灿的麦子。

  脱粒后的小麦直接吐入边上的汽车上,然后汽车将小麦运入面粉加工厂进行加工。

  农业生产效率高得吓人。

  随着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普及后,一个人就能够完成几千人的工作量。不过也有很多是小型的收割机,那些收割机的收割效率更低,但也能完成几百人才能完成的收割活动。

  北方的农业耕地,基本上完成了辛迪加模式。

  其中最大的地主就是财团,其次就是那些加入辛迪加组织的中、小地主,同时也有自耕农加入了这个组织。

  加入了这个辛迪加组织后,耕地则由财团的农垦公司负责经营了。

  从播种到收割,都是财团用农业机械完成。

  然后每年把收益算一下,按照耕地亩数和耕地等级来分配生产利益,但扣除一下农业税,以及农机费之后,一亩地也分不到太多钱,也就跟租地差不多,但是收入会比租地多一些。

  只不过,这些土地的经营权都已经交给农垦公司了。

  这些土地,变相的等于是财团的了。

  大量的粮食产出,保障了中国大量人口转移成为工业人口的粮食供应,不过北方的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河西走廊这几个商品粮供应基地。

  不过华北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却是不断增长,因为种植棉花的效益很高,这主要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

  此时的中国有10%的耕地被用于种植棉花,相比历史上民国时期的13%低了一些。但是棉花种植面积却是多了许多,因为中国的版图变大了很多。

  北方的粮食产量实际上并没有南方来得高。

  中国人的主食是大米,面食南北都有吃。南方吃面食主要是做饺子、包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