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6章 火了_大文学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篇由何守常发自内心而写的长文解读,很快就被刊载在了发行量与影响力都很大的《世界日报》上,也算是对杜书桓那封信的回应。

  何守常也是第一个替《情与性》发声的,其他三位文坛大佬虽然也收到了杜书桓的信,但是却还没有抽出时间来阅读这部作品,其中有一位甚至还出门在外,毕竟像他们这样的大佬,各种要参加的活动实在太多了。

  而像何守常这样的文坛大佬,要想发表什么文章,几乎都不用他们自己去投稿,往往只需一个电话,就会有报刊杂志的编辑屁颠屁颠地上门来取稿,并奉上至少千字10银元的稿费。

  像何守常写的这篇《轻与重的界限——解读我眼中的《情与性》》总共三千余字,便能给他带来至少30银元的稿费收入,这就是他这种文坛大佬的价值。

  哪份报刊杂志有这样一位文坛大佬坐镇的话,就好像洪荒时代拥有了镇压气运的先天至宝,所以它们自然都愿意向这样的文坛大佬开出高价稿酬。

  《世界日报》与何守常的关系就很不错,因此何守常的这篇长文解读,才会第一时间在这份报纸上刊载。

  在这个时代,许多文艺青年去找书的话,还是非常信任文坛大佬的推荐的。

  就比如说上次那位写了《深入解读王德孚及其新作》的才女梁婧,她本来就是复旦公学中文系的高材生,自然知道他们学校何守常何教授在文坛中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这一天她拿着自己的课本刚刚来到教室,便听到自己的同学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

  “有没有看我们何老师在《世界日报》上发的一篇读后感,这推书推得也太有诚意了吧!”

  “讲真的我都还没见过何老师这么卖力地推荐一本书,难不成这本书的作者和他关系匪浅?”

  “我觉得应该不仅仅是私人关系,而是那本名叫《情与性》的作品,确实有点东西,要不然何老师不会看了之后那样大发感慨。”

  “何老师一向喜欢看书,口味杂得很,上课的时候都跟我们推荐过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别这部《情与性》也是类似的小说,那我才没有兴趣看。”

  “那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小说?”

  “当然是有内涵有深度的作品,读了之后发人深省的,否则不是浪费时间么?”

  “呵呵,那你还是去看一看《情与性》吧,何老师的长文解读里,可是引用了不少小说里的句子,可以说句句精彩,想必原书绝对差不到哪里去。”

  “那我今天放学的时候去买一本好了,我倒要看看,它到底多有深度。”

  ……

  梁婧是有订阅《世界日报》的,不过她显然还没来得及看,但是她从同学们的议论中,自然得知了这样一个消息。

  在接下来的文学系专业课上,上课的正是何守常,不过他教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