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五章 长平_开局盘点历史十大事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连战不利,损失很大。

  廉颇见状,在重新分析敌我态势之后,发现地形因素不利于赵军,而秦国补给线远比赵军漫长,后勤保障比赵国困难,决心放弃不易防守的丹河西岸阵地,全军收缩至丹河以东的第二道防线,构筑壁垒,决心以逸待劳,以图挫动秦军锐气,坚守待变。

  改变战术之后,秦军的确是陷入了苦战,无论怎么攻打都突破不了丹河防线,从这点来看,廉颇的战术是完全成功的。

  而秦赵两军也因此形成对峙局面,战争一直持续了三年,双方都被死死拖在了长平。

  相持三年的消耗战,对两国的国力都是一个考验,而当时赵国的粮食产量只有秦国的三分之一。

  长时间的僵持,让赵国有些难以坚持,更急于结束战争。

  正因为此,在这个关键时候,赵孝成王逐渐失去了耐性,对于廉颇的防守战术也越来越不看好。

  他想要与秦军决战,尽快结束长平的对峙局面,所以,赵孝成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换将。

  这一决定不能说错误,因为现实情况是,赵国的国力的确比不过秦国。

  而赵孝成王选择接替廉颇的将领是赵括。

  对于赵括这名年轻人,赵孝成王一直都很看好,他认为赵括有能力胜任主将之位,接替廉颇。

  对于赵孝成王的认命,赵括显得信心满满,很快就奔赴前线,顶替了廉颇的位置。

  并且,赵括到任之后,一改廉颇的防守战术,转守为攻,想要主动寻找秦军决一死战。

  这样的决定对于赵括来说,有一部分是因为赵孝成王的命令。

  本就是因为赵王不愿意再拖下去,所以才会临阵换将,而赵括也只是执行了赵孝成王的命令。

  只可惜,这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并不知道,在赵国换将的同时,秦军这边也替换了主将人选。

  此时此刻,赵括面对的敌人,不再是王龁,而是白起。

  这位年轻人独自领军的第一战,就遇到了天下第一名将,也不知道该说他是幸运,还是悲哀。

  对于秦军的动向,赵括是毫不知情。

  而白起面对鲁莽轻敌,自恃高傲的赵括,采取了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

  他先是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赵军吸引进秦军主力构筑的袋形埋伏圈,然后从侧翼派出一支由两万五千人组成的奇兵,长途跋涉,绕到赵军背后,奇袭了赵军的最后一道防线百里石长城。

  百里石长城作为赵军的后方防线,所在的山脉突兀横亘于平原之上,一边通往长平前线,另一边通往赵国大后方。

  赵军在赵括的指挥下,由于一味进攻,重兵集结前线,导致后方兵力空虚,秦军趁赵军没有防备,很顺利的就将其夺占,使得长平的赵军与后方彻底断绝,而这也是赵军陷入危机的开端。

  此时此刻的赵括,显然还没有预料到,他的对手已经为他在长平构筑了一张天罗地网。

  而他则正在虚假的胜利喜悦之中,不断的钻进白起的陷阱之中,直到再也无法脱身。

  (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