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8章 祖孙_踏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打开来看。

  诚然,黄逸出征之前,两人因为一些理念上的不同、那些见不得光的手段,说道了许久,但老太师相信,那些东西,黄逸不会明晃晃写在家书上。

  白纸黑字,黄逸没有那么蠢。

  老太师也不怕在众人面前看。

  果然,这家书之中,先给家里众人问了安,说自己一切安好,请长辈莫要担忧。

  再说边关见闻,看了什么,经历了什么,体会如何,又说先前险虽险,能配合林繁、参与奇袭,很是幸运,亦十分感慨。

  这些年的勤修苦练,都没有白费。

  那些汗水与伤口,落到了实处,成了报效家国的力量。

  离京虽不久,但这些时日感受到的东西,与前几年在御前当差时的截然不同,很庆幸可以离京走走、看看,也越发能体会那些为大周奋战多年的将士的想法。

  此刻,在一场大胜之后,所有人齐心,想要继续向西。

  正如决心投军时所说的那样,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如何成为大周的栋梁。

  ……

  黄太师看完这封家书,迟迟没有说话。

  只看文笔,几乎没有文笔可言,比老太师赞许的那些文章差了十万八千里。

  当然,如此平铺直述的直白表达,也不是黄逸写文章时的真实水平。

  再喜欢习武,不肯去走科举,黄逸毕竟是黄家子弟,基本功不差。

  只能说,黄逸选择了用这样的表述方式,来面对自己的祖父。

  无需恢弘,也不用煽情,只需要用最日常的口吻来讲述,他们不是师生,是祖孙。

  朴实、真挚,让老太师看完,心中五味翻滚。

  同时,他也知道幺孙写家书回来的意思了。

  希望老祖父积极主战,给将士们争取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而不是放弃大好机会,西凉撤了、他们大周便收兵。

  黄逸不会主动做这事儿,不用多猜,定是永宁侯和林小子的主意。

  因此,这家书才能与军报一块抵京。

  黄太师轻轻哼了声。

  那一老一少,跟他耍起心机来了了。

  古有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一老一少,是挟着他的宝贝孙儿、令他在京里这样那样。

  真是……

  黄太师抬眼,看了看商议事情的范太保与史尚书,捋了捋胡子。

  打就打吧。

  他不喜欢胡乱兴战事,但也知道何时该打、何时不该打。

  等打下西州城,直指西凉中心,他这些年花出去的银钱,要十倍百倍收回来。

  把家书收到袖中,黄太师拍了拍秦治的肩膀,清了清嗓子:“依我看,眼下还需要老侯爷坐镇飞门关,继续给西凉压力。

  他又不登战场,关内有太医看顾,你大可放心。

  侯夫人见多识广懂大体,定能明白这些,倒是你,老父与兄长离京征战,京里靠你主持,怎么也得给几个晚辈做好榜样。

  等下从衙门出去,别愁眉苦脸的。”

  秦治“啊”了声。

  这话两个意思。

  老太师主战,符合秦家的利益;他的担心有了很好的理由,不用担心露馅。

  这让秦治不由松了一口气,顺势道了谢,应下了。

  董侍郎亦听到了,给史尚书打了个眼色。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