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73章 巴厘岛_寻宝从英伦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合理,毕竟这里更接近赤道,所以自然气温不低。

  巴厘岛属于被称作万岛之国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是一个位于爪哇岛东部,面积5620平方公里的小岛,岛上热带植被茂密,是举世闻名的旅游岛。

  巴厘岛上大部分都是山地,全岛山脉纵横,地势东高西低,岛上最高峰是阿贡火山海拔3142米,也算得上是这个岛国最高的火山之一。

  有意思的是。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唯一信奉印度教的地区,80%的人信奉印度教,同时当地的语言是巴厘语,也通行印尼语和英语。

  从宗教角度来看,全世界的印度教徒数量并不算少,但是往往和印度人严格绑定,很少有其他民族的信仰者。

  毕竟这一宗教和种姓制度牢牢绑定在一起,而这种中世纪风格的中心制度显然和现在的社会格格不入。

  也就是说,凡是以信仰印度教徒为主的地区往往当地的人口构成也以印度人为主,所以除了印度,也只有加勒比地区有几个小国以信仰印度教为主。

  而这些小国之所以会信仰印度教,纯粹是因为因为当年英国殖民者使用印度劳工,最后导致当地人口以印度裔人口为主的原因。

  不过巴厘岛是一个例外,早在公元4-5世纪时,印度教就从印度传入了今天印尼的爪哇岛,大约公元8世纪时,东爪哇国王在巴厘岛南部建立一个印度教国家。

  在此之前,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论主宰着巴厘岛原著民的精神世界。当印度教传入巴厘岛后,与巴厘岛的原始宗教逐渐融合,完成了印度教在巴厘岛本土化的过程。

  因此巴厘岛上的印度教又被称为巴厘-印度教,和印度本土的印度教已经有了不小的区别,比如说在供奉的神灵上除了印度教三主神以外还有佛教的释迦牟尼佛。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本地的万物有灵论增加了巴厘印度教神灵体系的复杂性,而且本土神灵和祖先魂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大于印度诸神。

  巴厘印度教的种姓制度也不同于印度,阶层关系主要遵照本地传统而不是印度教教规处理,不同种姓间的接触并未受到严格限制,也没有明显的歧视。

  另一方面,在教徒修行上巴厘教徒并不主张苦修,而是更注重冥想、瑜伽、善行等一系列。宗教行为,而这些行为中最重要的是重要的是礼敬偶像。

  教徒会对神像的沐浴、熏香、供养、凝视和接触,这一系列的行为都被视为日常取悦神灵和祈福的有效方式。

  同时在宗教仪式方面,巴厘印度教将原印度教和巴厘本土信仰中的仪式都予以承袭,仪式细节更加丰富,而许多仪式已无法从印度教中找到依据。

  而到了公元16世纪,爪哇岛的满者伯夷王朝被信奉***教的马打蓝王朝所灭。大批信奉印度教徒为躲避***征服者,从爪哇岛逃往相对独立的巴厘岛。

  这些人多为贵族和上层人士,随身携带了大量有关于宗教的知识,他们的迁入使得巴厘-印度教进一步发展繁荣。

  之后漫长殖民时代中,荷兰殖民者还想方设法的让巴厘岛远离爪哇岛的影响,阻挡印尼早期民族运动蔓延到此地,保障了巴厘不被印尼影响,使其宗教文化继续传承发展。

  所以在印尼群岛几乎所有地区的宗教都发生变化的时候。巴厘岛成为了印度教最后的避难所,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因为这些原因,巴厘岛独特的文化造就了岛上的万种风情,配上热带美景后享有多种别称,如“神明之岛”、“恶魔之岛”、“天堂之岛”、“魔幻之岛”、“花之岛”等。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