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一百四十六节 使命_我要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宿研究出来的全新汉家籍田礼仪。

  今年是第一次实施。

  整个礼仪,既保留了宗周籍田礼的许多制度,但同时也有着创新和改革。

  是属于刘彻的整个汉室政权的制度改革的一部分。

  作为皇帝,刘彻一直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假如未来拿下印度后,该怎么办?

  虽然这个问题很可能是要到子孙后代,才会去思考和烦恼的问题。

  但,这却也不能不考虑。

  总不能说,给子孙留下了这广大的帝国,无尽的财富,却因为子孙不肖或者别的什么原因,而丢个精光吧?

  虽然,即使在刘彻的子孙手里丢光了。

  但只要诸夏民族依旧尚武,依旧有着进取心,重新拿回来,只是时间问题。

  就像两汉开凿和经营西域,虽然子孙不肖,在汉末丢了个精光。

  但,到武唐之时,西域都护府重立。

  唐代的军人,甚至远比汉朝军人走的更远。

  他们越过了葱岭,将前进基地一直深入中亚腹地,直抵西亚的边境。

  若非安史之乱,天知道唐朝军队会不会打进大马士革?

  即使经过了两宋的沉沦,但在明朝之时,明军也曾经饮马贝尔加,七下西洋,开创了一个大时代。

  似乎,对中国而言,只要统治者不缩卵害怕,自乱阵脚,几乎没有人能击败和阻扰他们恢复霸业,收复那些自古以来就属于自己的土地,然后再将一大批自古以来的土地,留给子孙后代。

  所以,后人说: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

  但刘彻不愿意去赌。

  万一,那个****搞出八王之乱或者别的什么乱子,岂不是抓瞎了?

  所以,他必须建立和健全一个,类似宗周那样的体系和制度。

  就算皇帝****,朝臣脑残。

  但是,殖民地依然有足够自保,甚至反击的能力。

  同时,还得给殖民地的贵族,必须确保,不会无意义的发动内战。

  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很可能需要数十年的探索和摸索,一步步,一点点的确立。

  但刘彻有信心,可以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它。

  因为,只要他活着,他就可以确保,不管是谁,都会听命于他。

  当然,这不仅仅,只能依靠宗法制度和道德礼仪。

  事实上,自宗周崩溃,礼乐崩坏后,这个天下就是兵强马壮者为王。

  特别是局势混乱的时候或者乱世之时,枪杆子的声音,比谁都大。

  所以,刘彻必须学习宗周,制定一个天下人都认可的价值观。

  类似于后世米帝的****,图朝的经济至上体系。

  而这样的尝试,在数年前,当刘彻在宣室殿的殿中,挂上那块‘四海穷困,天禄永终’的牌匾时,就已经开始了。

  而这个使命,在刘彻决定要殖民印度次大陆时,就已经决定了必须由他来解决这个问题。

  不然,无论是安史之乱还是类似于米帝独立战争那样的灾难,都可能在未来给汉室和诸夏民族造成灾难。

  大英帝国可以丢了北美,因为北美距离其本土太远。

  但汉室决不能丢了未来的次大陆殖民地。

  因为次大陆与中国本土的距离,说穿了,就隔着一个喜马拉雅山。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三哥人民,刘彻必须确保,永远沉湎于他们的宗教和欢乐之中,永远幸福,永远懵懂,永远善良。(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