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五章:人性与投资_对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要用上他的妻子作为报复,那内心道德优势就没有了。

  二则,他不喜欢陆筱敏拿自己当替代品,就算两人要滚在一起,也必须是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地认清对方是谁。

  所以他最后放开了陆筱敏。

  当然,追究起来,问题还是都出在高洋身上,历史是无数变量的综合,偶然中有必然。没有高洋第一次挪用,陆筱敏对他的观感就不是如此;没有高洋第二次挪用,陆筱敏就不会找自己来道歉——那两人多半是个点头之交;没有高洋隐瞒经济收益,那陆筱敏多半不会来请教;没有高洋疑似出轨,那陆筱敏不会失魂落魄地到上海来。

  虽然只有陆筱敏的一面之词和猜疑,但常天浩在内心断定高洋出事的可能性很大,其他不要说,只说一条:高洋这么要面子的人,回老家风风光光又是资助、又是助学、又是帮助乡邻的举动居然没把陆筱敏拉到老家去——这简直不可思议。

  就算陆筱敏平时不爱去那些落后地方,这种关键时刻相信她是能克服的,可高洋连争取都没怎么争取,就自己一个人回去了,所以常天浩才在概率上判了他的死刑。

  法律讲究无罪推定,道德尤其是个人内心的评价,可讲究有罪推定。

  之所以不把这推理过程讲给陆筱敏听,是因为这件事她也有责任:高洋不说、不积极,你就不能主动回老家了?你就不能提议陪他一起去?你也是媳妇啊?

  但他不必要说这个,因为陆筱敏内心已懂了,否则他提出概率分布时她就会反问一句为什么这么判,她没有问,说明她的内心认定也是如此,无非需要一个佐证罢了。

  常天浩甚至可猜测:小雪当时确实跟了高洋一起回去,然后到目的地后两人或是兵分两路,各回各老家然后3号一起在县里碰头;或是小雪一直待在县里某个宾馆,焦急地等待高洋归来,然后两人在那厮混了好几天,最后带着精疲力尽回钱塘。

  这才有高洋交不出公粮但精神却极度亢奋的贴切解释:他的灵魂得到极大满足,他的肉体已完全透支……

  如果高洋现在能听到这推理,估计会毛骨悚然,后背全是冷汗——有人盯梢自己么?

  至于抱着陆筱敏说些不足为外人倒也的安慰话,既是为照顾她的情绪,也在心底觉得没什么了不起——我就不信你高洋去夜总会还不抱几个姑娘?更何况,他说给陆筱敏听的大多数还是正经话:怎么查事情,怎么平息愤怒,怎么打消报复的念头,怎么避免作践自己。不是那种气氛下,他说这些,陆筱敏保不准还听不进去。

  再怎么样,陆筱敏也是送了30万钢材项目并承诺提供货源渠道的,是交足了“咨询费”的,这还不好好出谋划策?

  他相信陆筱敏应该能听进去。

  为最后保险起见,他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