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4章 科举_我和李白是同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系了!所以,唐朝时期贫民若想当官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举荐都能把你愁死!

  试问,老百姓认识谁?因此唐朝历代的科举改革基本都败在这个举荐制度上面!从李世民开始,就想让贫民参加科举。削弱甚至取代世家大族的统治地位,但是做不到啊!

  对于王小强,这自然是小事。不就举个荐吗,那是分分钟的事情。

  唯一麻烦点的就是奴籍问题,毕竟同官这地方,都属于王小强的家奴。奴籍是不允许考试的!

  王小强还得把参加考试的举子们的家庭都恢复平民地位!搞得一片怨声。举子能理解,可家人们不理解啊!以为王小强不要他们了。

  要知道那个年月,真的遇到灾荒时候,大家族的家奴们很少有挨饿受冻的!还不缴税。可平民们不但要靠天吃饭,还承担繁重的赋税!

  好不容易把这些事情忙完,考试的时间也就到了!同官参加考试的举子一共十二个。其中六个明经,六个进士!

  因为参加考试的人比较多,长安客栈基本都爆满。王小强索性把他们都安排在家里!

  第二天一早,派车直接送他们去考场。要说唐朝的考场要求的还真不严苛,基本不搜身不说。而且还可以相互讨论。不但考生之间讨论,甚至可以跟监考老师去讨论。用来加深老师对你的印象分。

  别以为这样就容易考了,唐朝科举项目里,秀才是最高等!一年能中一两人就不错!那样的都是经世之才,但是后来报名的人太少。也就取消了。

  考的最多的就是明经,取个百八是人就是好的。但是要经过相当的积累才能考中。绝不是背背书就能过关的。基本能过明经这一关的,没有低于三十岁的举子。

  进士就更难一些,每年也就十几个。若是这一科才子们赶到一起了。也没有超过三十人的时候。而且,考中进士的基本年龄也到了五旬左右了。

  以前的进士试题跟明经差不多,只是题目要深一些。可今年改了,考诗词。这要是李白来考,估计状元问题不大!可是他已经入仕。失去这个机会了。

  按说孟浩然是可以考的。只是李隆基那里已经判了死刑,估计没有哪个考官敢录取他。毕竟这是皇权社会。

  所以,他把精力都投入要学生身上。若是学生考中,他也就能扬名立万了!妥妥的一个大儒。入不入仕也没人敢轻视他。

  这次进士考试的六个人有五个是精英学堂的,一个是孟浩然自己亲传弟子。当然,也都是他学生。分别是秦铮,王子元,夏天宇。刘玉贤。陆子安,武义杰。

  试卷一发下来,确是以“春”为题。写一首律诗,平仄,格律要求都非常严格!

  学子们议论纷纷,商量着怎么落笔。甚至有的去问监考老师,老师到是也给一些适当的建议。启发考生们的想象力!

  同官的几个考生被诗词熏陶已久。李白本来就教过一阵他们,加上王小强。孟浩然。哪个不是诗词大家。

  求订阅,求收藏,求月票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