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_我真的不想当医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的一个试剂,看了眼试剂上的标签,惊讶道:“你为什么要用水疱病毒啊?”

  “我看很多实验都是用水疱病毒做的,就想着试一试。”景萧然敷衍地一笑,转移了话题,“夏老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夏寄林放下了手中的试剂管,摇摇头轻笑道:“萧然,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你如果选替代病毒,也应该往这方面考虑,而不是水疱病毒啊!”

  景萧然当然知道水疱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的差异性很大,但是前世成功的疫苗就是来源于水疱口炎病毒。

  他不知道为什么要用水疱病毒,也不明白其中原理。

  因为即便是科学真理,很多东西也都是偶然间发现,没有那么多必然的联系。

  “谢谢夏老师的指导。”景萧然笑道,“我之后会努力改进的。”

  夏寄林微微点头,“那我先走了,开会记得别迟到。”

  “好的。”景萧然道。

  关上实验室的门,夏寄林心中感叹:“这小子还真是年轻啊,有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但这劲儿好像用错了地方,最基本的实验对象都挑选错了。”

  所有医疗队的成员,都听说过景萧然——此次支援最年轻的医疗队员。

  同时,也可能是华夏国际救援队历史上,最年轻的成员。

  大家对景萧然的背景,都有所了解。

  甚至很多人都知道景萧然作为通讯作者,发表了数篇高分SCI论文,其中还包括比较知名的“新口服抗凝药”专利。

  不过,在华夏,这种“学二代”太多了。

  医疗队的成员也都是医疗界的老专家(老油条),知道这个圈子的潜规则。

  比如某某研究所所长,他的孩子在小学四年级,就能写出一篇比博士水平还高的论文。

  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在圈内算是个“公开的秘密”。

  毕竟,还不想自己的孩子在未来有好的发展呢?

  只不过,有些人的行为太过于出格,完全将外界人当傻子。

  你让一个再怎么聪明的小学生,去理解微观生物,然后还要设计出复杂的实验,最后亲自上手完成。

  这可能吗?

  景萧然的情况,在这些医疗的大佬的眼里,就是“学二代”!

  一个大三的学生,研发了“新型口服抗凝药”,发表了十多篇高分SCI论文,甚至还在辉瑞所建的实验室工作。

  这可能吗?

  众人坚信,景萧然的背后,肯定站着一位大佬级别的人物,想要将景萧然推到世人面前。

  只不过这位大佬的心太急了,甚至有些过了。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大家都懂。

  特别是当一个人的地位、名声,和他的专业水平不相匹配的时候,大家都在等着看笑话,等着看一个“天才的陨落”!

  不过,对于那些对景萧然知根知底的人,比如说李秋雨、辉瑞的哈默、朱献清,甚至包括林奕田,他们清楚的知道景萧然的成长轨迹。

  甚至,景萧然的很多论文,都是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完成的。

  在这些熟悉景萧然的人眼里,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甚至都不拿景萧然当一个后辈来看。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