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6章 打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_外科教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时会对身体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右侧喉返神经损伤,左侧喉返神经可能存在卡压,这样双侧的喉返神经损伤也会影响呼吸,综合这些因素,农铁生目前的状态也很好解释。

  收住院之后,方主任吩咐管床医生尽量节约费用,除了一些入院常规检查,比如血常规、生化、肝肾功能、传染病四项、甲功四项、心电图、胸片等等,还有一些检查就是针对肿瘤所做的检查。

  没办法,他没有病理报告,所以只能必须凭借一些最新的影像学检查来判断肿瘤的现状。

  至于喉返神经,到时候术中进行双侧的喉返神经探查什么都会清清楚楚,术中探查比什么影像学检查都准确可靠。

  这几天,方主任查了很多文献资料,对于喉返神经的修复,杨教授说的方案还真是独创,比传统的方法都要好很多,既解决了神经缺损的问题,又不需要去进行神经移植和移位,其实神经移植和移位都是无赖之举,因为神经缺损太多,无法直接缝合,不得已而为之。

  如果神经能够在无张力下直接缝合,比起神经移植或移位,效果会好很多。

  杨教授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基本原理与喉返神经的解剖走行结合起来,居然提出这么一个奇妙的方法,方主任不禁心里啧啧称奇。

  自己做了十多年普外科医生,怎么从来没想过还可以这么操作,其他的医生怎么又没想到呢?全世界这么多医生,普外科的,甲状腺外科的,头颈外科的,怎么就没有一个人想到呢?

  大家怎么就一直使用三种术式,如果不能直接缝合,就是神经移植或者神经移位,怎么就没有把这个小学数学知识用到外科上呢?

  没有就是没有,这东西是想不明白的。

  这种手术方法要是再积累二三十例,术后观察效果确实很好,到时发表一篇论文,这将是重量级的学术成果,方主任想想都心里痒痒,杨教授随便手里漏点东西,对方主任来说绝对是无价之宝。

  大概杨教授对这种手术是没有多少兴趣的,方主任这么认为。

  这种术式是杨平设计出来的,方主任第一次做,肯定要杨平指导。

  还是按照以前的老套路,让杨平“牵着“方主任做手术,这种模式在上次就获得巨大的成功。

  患者是全麻,取平卧位,肩下垫枕头,这样可以让患者的术区获良好的伸展,术野获得更加充分的暴露。

  有杨平站在对面,现在方主任什么手术都敢做,整个人的信心完全不一样,现在相当于开启了“无敌模式”。

  沿着原来的切口朝两侧延长到合适的长度,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一步一步地深入到手术的目标---喉返神经。

  本来方主任是亮一下“一刀流“,无奈没有学会,一刀划过之后,不是深了,就是浅了,浅的地方居然皮肤都没切透。

  没办法,只好又补上几刀,这玩意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好难。

  切开颈阔肌之后,方主任分离颈白线两侧的带状肌,并游离右侧胸锁乳突肌的前缘。

  此时,助手以双齿钩将喉体旋转牵拉,这种手术方主任还是很熟练的,虽然里面粘连得一塌糊涂,但是有杨教授在,什么粘连都不是问题。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