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九章 龙尾车_明末工程师李植李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银子。如果李植要大规模推广,估计要组织起一支专业队伍定期维护这些龙尾车。

  但比起变旱地为农田的收益,这一两银子维护费也就不扎眼了。

  ####

  还滞留范家庄城墙外,愿意为李植佃种农田的贫民有一万一千零八十三人,李植让人进行了统计造册,确定其中能做农活的男丁有二千三百一十一口,壮女二千一百七十八口,合计四千四百八十九口。另外还有儿童四千二百一十五口,老弱两千三百七十九口。

  李植按照这个时代的农业生产水平,决定给每个男丁和壮女分二十亩田,这就需要旱田九万亩左右。这些田地,李植准备向范家庄东西南北二十里内的荒地索取。

  范家庄管理的范围内有三条小河,分别为柳河、羊河和刘家沟,这些小河水力不大,装筒车不现实,但装李植的龙尾车就可以提水。只要装上龙尾车再配合一些沟渠,河流里的水就能流到距离河流一、两里的旱地里,把那些旱地变成可以灌溉的旱田。

  河流两侧几百米内现有一些农田,是靠人力挑水灌溉的。这些农田李植不准备改变归属,而是每隔两百余米河道就在这些农田里修建一条垂直于河道的灌溉渠,将水车扬起的河水传递到距离河流更远的农田里。

  李植把官厅中的几十个吏员培训了一番,告诉他们怎样绘制图册。然后就把他们派出去,在三条小河附近勘探地形,记下土地的情况,调查有无主人,最后汇集成册。

  令李植欣喜的是,这些不能灌溉的荒地绝大多是无主地。

  李植决定把这些荒地都变成自己的私田。

  李植为贫农开垦田地不是做慈善,是要收地租的,他要把这一万贫民变成自己的佃农。所以他准备以私田的名义持有这些即将被开垦为农田的土地。

  在名义上,卫所的军田是没有主人的,都是国家的,是不能收取地租的。但有明一代卫所军制逐渐凋敝,军田很多被转卖,而且是白纸黑字写好地契转卖,因此都有了主人。明末的军田中,大量存在主人向佃租户收取地租的情况。就算没有被转卖的军田,也被耕耘者视为自己的私田。

  所谓卫所官员抢夺军田,说的就是为所军官抢夺军户的土地使用权,把自己变成军田的主人,再租给军户收租。

  既然大家都这么操作,视为常例,那李植作为范家庄长官,当然可以把这些荒地收为私田,租赁给耕作的佃户。李植按价格购买荒地,就不存在抢夺军户军田的问题。

  唯一的问题是河边的那些土地现在有人耕作,李植要在这些田地中修建灌溉渠,要说服这些土地的主人。虽然耕作军田的不一定是军户,也可能是佃租军田的民户。但这些土地位于范家庄的管辖范围内,说服工作相对简单。

  说不通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