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4章 人心涣散_神话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荀彧不服气的反问道:“依陛下之说,那读书岂不是没用了?”

  “你不要乱说,我从来没有说过读书无用。”刘辩眼睛一瞪:“我只是反对你们那种读书方法。更反对你们为了自己的需要,不惜歪曲古人言论的卑鄙行为。一方面讲究师法家法,一方面又肆意篡改文字,甚至毁真而造伪,混淆视听,这种事都做得出来,还能再不要脸一点么?”

  荀彧气苦,却又无话可说。刘辩说的这些事,儒家的确没少做。不管目的是什么,造伪、篡改典籍,的确是儒家诸多擅长的手段之一。这世上有多少伪书,连荀彧自己都说不清。用刘辩的话说,儒家以传道授业为标榜,其实干的是和道家一样的愚民政策,因为这些所谓的学问都是应运而生的,是死是生,是兴是亡,决定权只在某些人的手中。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谶纬,也就是说谓的内学。

  谶纬也就是各种谣言,或者美名其曰预言,古来有之,但真正成为一门学问却是汉儒的杰作。从董仲舒讲天人感应开始,谶纬渐渐成型,到王莽代汉,谶纬正式成为一种强大的武器,甚至光武帝也不得不借重对谶纬的解释来强化自己奉应天命的合法性。

  等光武帝成了皇帝,他知道谶纬是一柄双刃剑,就刊定了谶纬的定本,不准天下人再造新的谶纬,并且希望能给谶纬一个理论。虽然遭到了真正的儒生强力反对,光武帝还是把这件事做了。不过效果如何,只有天知道,在编定的过程中,就有人不断的加入自己拟定的谶纬,后来谶纬成为一门神秘的学问,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这就是学术造伪的弊端。当所有人为了利益可以无视真伪,信口雌黄的时候,学术也就尊严扫地。

  荀彧连声叹息,心里很不是滋味。

  “荀彧,你说戏志才现在应该在干些什么?”

  “臣算不出来。”荀彧犹豫了片刻:“陛下,如果他孵化出了凤卵,又夺取了剖鲧吴刀,陛下还能制得住他吗?”

  刘辩笑了,瞥了荀彧一眼:“不告诉你。”

  荀彧无奈的转过头,翻了个白眼,心里却松了一口气。刘辩虽然不肯说,但是从他的神情来看,他是有把握的。荀彧好奇的是他的底气从何而来,他根本不知道凤鸟有多么强大,他也不知道剖鲧吴刀究竟有什么样的威力,何以肯定自己就能战胜戏志才?

  是因为戏志才疯了,还是因为他疯了?

  “你说,如果袁绍失去了凤卵,山东的形势会有什么变化?”

  荀彧思索片刻,眼神越发焦躁。“没有了凤卵,袁绍在道义上的号召丧失,只能以力服人。想来山东会烽火连天了。”他长叹一声:“山东乃国家粮赋根本,如此一来,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死在战乱之中。陛下,你一点也不怜惜他们吗?”

  “我怜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