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0章 敏感的袁绍_神话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辩正要说话,却想起了一段公案,不由得笑出声来。

  在他那个时代,佛教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虽然科学昌明,可是信佛的人也很多,就算是不信佛,也喜欢拿着佛门公案来说说,以示自己的超然。其中常被人提及的一段公案,就是“吃茶去”。

  这段公案说,有某位禅师大彻大悟,对来请教的人常说三个字:吃茶去。有不少人因此三字而顿悟,但是对这三个字的解释却是千变万化,各有各的理解,去问禅师,禅师依然只有三个字:吃茶去。

  除此之外,还有一段公案,说得更玄乎。

  有一位高僧大德,隐居山林,和那位吃茶去禅师不同,他从来不和人说佛法,除了剃光头,穿僧衣,持戒律之外,他和一个普通的人没什么区别,甚至也没什么名声,后来遇到一个游历的书生,交谈之后,书生很好奇,就问他什么是佛法。

  高僧说:佛法就是饿了就吃,困了就睡。

  据说,书生也因此大悟。

  对这样的传奇故事,刘辩总是一笑置之。身为隐秘战线上的特勤人员,他知道太多的内幕,知道所谓的高僧大德、道德模范背后有多么不堪入目。如果一定要让他选择一个,他宁愿选那个与常人无异的禅师。他未必真的悟了道,但是他至少享受自己的状态,是一种真实的心态,而不像某些高僧,在讲坛上大讲四大皆空,出了门却是豪车别墅。

  现在看来,可能绝大多数和尚都解错了佛陀的意思。佛陀的悟,是真正体察的悟,而不是逻辑推理,或者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的臆测。四大皆空的空不是思想上的虚无,掩耳盗铃的虚无,而是实实在在的空。

  当深入到物质的最深处,四维的时空中只有一维的弦时,岂不是只有空?

  这个道理又岂是“吃茶去”三个字能解释的,仅仅是听了这三个字,又怎么可能真正的大彻大悟?

  这不仅需要长期的苦修,去除数不尽的干扰,进入深层次的冥想状态,还需要机缘。就像科学家发现新的星系一样,不仅需要高性能的望远镜,还需要在正确的时间把望远镜对准正确的地点。有最好的设备,也有坚韧的意志,但一辈子没能有真正发现的人太多了。

  听了一句话就大彻大悟,只能说是书生们的意淫。

  禅宗之所以成为华夏大地最流行的佛门教派之一,和迎合读书人不肯吃苦,却希望高高在上的心理有分不清的关系。相比起来,汉代的儒生还是有一点实干精神的,比如王允,就的确有一身好武艺,而不是只会动嘴皮子。

  “陛下,你笑什么?”貂蝉怯怯的说道:“是臣妾的问题太笨拙了吗?”

  “不是。”刘辩摇摇头:“是我想到了一些可笑的事。貂蝉,你要问什么是大道,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说明。《易》云:一阴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