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3章 有佳人兮守望_神话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羽离刘辩二十步时,听到了身后的战鼓声。他迟疑了一下,回头看了一眼刘备,稍一思索,便明白了刘备的用意。

  刘备这是让他避嫌,阵前与天子叙旧,这事传出去解释不清楚。

  可是关羽并没有打算回去。在他看来,这件事根本不存在解释不清楚的问题,片刻之后,当他斩下刘辩的首级时,还需要解释什么,还有什么解释不清楚?

  兄长什么都好,就是做事瞻前顾前,考虑太多,有时候不够果断。大丈夫做事,只问当不当为,何必在意别人说什么?象这次附袁还是附刘的问题,刘备就显得优柔寡断,过于纠结。在关羽看来,若是为小义,顾念自己的刘氏血脉,那就不要问孰强孰弱,哪怕是战至最后一口气,也要与袁绍杀个痛快。如果为大义,决定依附袁绍,另立新君,就不要犹豫不决,非要顾忌身份妥不妥当。

  就像他关羽,既然认定了刘备,不管他是忠臣还是奸雄,不管他是落魄还是威风,他都不在乎。这样最简单,过得也最自在,何必在意那些俗人说什么。

  关羽轻笑一声,绝影再向前数步,离刘辩已近十步。关羽收起了心神,握紧了青龙偃月刀,身体微微前倾,小腿往后缩了缩,准备发起冲锋。他已经估算好了距离,就算刘辩马前的那两个虎贲郎剑术过人,已经破境,他也可以凭借马速击杀一人,直取刘辩。

  只要杀了刘辩,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就在这时,他听到了一个并不太响,似乎有些陌生,却又熟悉得像刻在了心灵深处的声音。

  “长生,别来无恙?”

  关羽讶然的抬起头,看着不远处笑眯眯的刘辩,脑子里一片空白。

  刘辩怎么会知道他字长生?

  汉人习俗二十而冠,然后有字,但是大部分人并不严格遵守这个规定,不少人在十多岁的时候就取了字。字通常都是由长辈来取,有的是父辈,有的是老师。关羽的字长生就是老师杜夫子所赐。

  那时候他初入师门,读《左传春秋》,刚刚十五岁,尚未行冠礼。其实庶民子弟一般都不行冠礼,或者说没那么正式,也就是家中长辈聚在一起,宣布一下成年了,取不取字的都不重要。一个农夫,根本没有取字的资格,取了也没用。

  关羽不同,他虽然也是庶民,但是他入师门读书,就成了士人,所以由老师赐字。可是他这个字并没怎么用,一来是他交游不广,认得的人只有师门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二来他没多久就因为杀人外逃,流落他乡,为了掩藏行踪,他改用云长这个字,长生这个字从此藏在记忆深处,只和某个人联系在一起。

  只有想起那个人,想起那段时光,他才会想起长生这个字。

  他万万没想到,刘辩叫出了这个字,而不是为人所知的“云长”。

  事情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