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九章 我要成为世界第一!_刚开学,我被迫女装参加军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爱好,干嘛一定要经过学校的同意呢?”

  “自己找几个朋友,买上几组护具,拳靶,拳套,咱们财大这么大,随便找个地方都可以练啊。”

  姜长庚满脸不服气地说:

  “唉,话是这么说,但是一想到体育馆被跆拳道那群孙子霸占了,我就咽不下这口气。”

  “还有啊,我发现散打这么好的运动项目,在社会上的普及率居然这么低,这不科学啊!”

  “我之前在网上找本地的拳馆,跆拳道馆满地都是就不说了,拳击,泰拳的训练馆也不少,甚至特么空手道,巴西柔术的道馆都有的是,但偏偏咱们国家自己的散打训练馆却是屈指可数。”

  “除去我在的这家,这么大一个天河市,能学散打的地方,加起来居然还不到五家,晨哥,你说为啥会这样啊?”

  听到这话,林晨也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呗。”

  确实,姜长庚所说的现象,不止在天河,在全国都是很普遍的。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高层当局对文化输出这一块,确实是不够重视。

  不止作为体育运动的散打,还有摔跤,兵击,以及很多其他的夏国传统艺术文化,别说对外输出了,连传承都是很大的问题。

  年轻一辈的人跑去学泰拳,学拳击,学跆拳道空手道这些舶来品,不是他们不想学自己国家的东西,而是他们即便想学也很难学到。

  其实相较于泰拳,拳击等主流格斗术,散打是技术最全面,最灵活的。

  但就是发展不起来。

  为什么?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做好市场化。

  就拿散打为例,当前夏国主流的散打练习者,都是体制内的运动员,比如各个省,市的散打队成员,这些人读书的时候就是体育专业,毕业后就是专业的运动员,领工资的那种。

  这些人的在各自的运动队里的收入,基本上也就是温饱有余,富贵不足,退役之后,除非参加过重大比赛,拿过大奖,否则,有资本开馆收徒的人并不多。

  这也是散打馆在国内数量稀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拳馆数量稀少,导致这门运动在民间的普及率极低,普及率低,就没有知名度,没有知名度,来自民间的练习者就少,练习者越少,散打馆的收入就越少,拳馆收入越少,拳馆数量也就越少。

  如此日复一日,恶性循环。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国民尚武精神的缺失。

  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根本没有格斗运动这一概念,什么格斗运动,那不就是打架么?

  “不管怎样,动手打架就是不好的。”

  “成绩不好的孩子才去学体育。”

  这些话,相信很多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说过。

  这种重文轻武的观念,几百年来根植国人的内心,这也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