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5章 万众期待的10月_学霸从改变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意义的科学分支——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

  因此,他和同样在这一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共同发布研究成果的,他的父亲,著名物理学家威廉·亨利·布拉格,共同获得了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奖时,威廉·劳伦斯·布拉格才年仅25岁!

  现在,唯一有希望打破这一记录的物理学家,便是陈舟了。

  要知道,这可是大新闻。

  年轻人常有,但能成为史上最年轻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人,却只有一个。

  媒体之外,整个华国也都在期待着10月的到来。

  归根结底,每位华国人都有着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虽说有不少华裔物理学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真正属于华国人的,却仍是空白。

  这是不管多少华裔物理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都无法弥补的空白。

  事实上,陈舟自己也挺期待的。

  虽然说,他完善了胶球理论,解决了色紧闭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粒子物理的基本理论。

  并且在当年就依据自己的理论,发现了量子色动力学所预言的胶球。

  可以说是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绝对的研究成果,足以问鼎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是,怎么说呢。

  诺贝尔物理学奖,或者说诺贝尔奖,一直以来都有一种不成文的规定。

  那就是排队。

  毕竟,每年诞生的物理学研究成果,实在是太多了。

  也就造成了,有许多的物理学家,都在排队等着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到来。

  因此,当年所发现的研究成果,也就未必能在当年获奖。

  不过,陈舟倒也不是很担心,就算是耽误他个两年时间。

  那他一样会是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年轻,就是陈舟最大的资本。

  也是整个物理学界,最看好陈舟的原因之一。

  因此,金秋10月,可以说是一个万众期待的10月。

  ……

  “弗里德曼教授,还有两站,我们这次的学术交流之旅,也就要结束了。”

  飞往米国的飞机上,陈舟若有所思地跟弗里德曼说道。

  弗里德曼看了陈舟一眼,笑着问道:“是不是想说,虽然是世界八大高能物理实验研究中心,但其实地域的不同,他们的研究方式,合作方式,也是不同的?”

  陈舟轻轻点了点头:“这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确实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不管是CERN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还是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研究人员的严谨态度,还是俄罗斯科学院布德克尔核物理研究所的包容与认真,亦或者是日国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的产业结合,布局未来。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还有SLAC这里,在时代脚步面前的妥协,是我感触最深的地方。”

  听到陈舟的话,弗里德曼也有些唏嘘。

  他想了想,说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