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五章短篇推理小说【求推荐】_重生之先赚一个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是80年代,是文学繁荣的最佳时期。人们刚刚从文化饥荒中走出来,精神空虚,需要文化填充,对文学作品的渴求是空前绝后的。

  青年人都以爱好文学为荣,那些征婚启事中都有“爱好文学”的列项,业余时间都花在阅读文学作品上,谈论小说、诗歌、散文创作上。

  文学杂志虽然很少,每个省公开发行的也就二三份,每份的发行量影响力可达到数十万册,甚至上百万册,影响相对弱的也有数万册。

  一个文学青年哪怕一年挤上一篇小说,至少可能在省内成名,倍受关注。这是一个真正体现文学价值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稿费标准是多少呢?高哲仔细的算过,这个时候的文学青年,业余时间就是阅读和进行所谓创作,没日没夜地捣腾,尝试和探索各种文学写法。

  1985年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一篇近15000字的短篇小说,编辑部付给的劳动报酬是167元。

  按这个数字计算,也就是说是每1000字的稿费标准为10元。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在这个被称为铁饭碗的高级教师的月工资为38元的时候,也就是说这篇小说的稿费相当于一个高级教师4个多月的工资总和。

  而30年后的稿费标准,出版总署出了个规定,每元至100元。

  这个标准,还是经过若干次的调整努力才达到的。而在这之前,一些报纸杂志事实上早已作了提高,由每1000字的二三十元上升到这个水平。

  稿费的提高,不仅是为写字人提高了劳动报酬,也是对劳动价值的认可,对文化的尊重。

  当然,这个标准与一些行业相比,仍然相形见拙,差异很大。以一个可以砌墙的建筑民工为例,每日报酬已经达到100元,甚至在发达地区还更多。

  一个写字人每天要拿到100元报酬,就要写1000字,而这1000字还必须见诸报端杂志。

  也就是说,写了的上不了版面,劳动就白消耗了,更无物质价值可言。

  所以上辈子30年后稿费标准提高到的标准,仍然落于其他行业之后,劳动价值和社会认可度仍然没有跟上趟,且是经济越发展,文化越是呈退守之势。

  刘东风仔细读高哲已经写了一半放在一边的稿子,半天后惊愕地说,“你……这真是你写的?高哲我以前怎么没发现你写小说这么厉害。”

  “你究竟还有多少本事,干脆通通告诉我得了,要不然每天被你这么惊吓下去,我早晚精神衰竭。”刘东风叹服地看着高哲的短篇小说,喃喃道

  高哲“……”

  “你打算把这篇小说投到哪里?”

  高哲又拿起钢笔,“我准备将这篇论文投到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上,全国都订阅着这本期刊,这家出版社是高哲几经思量后做出的决定。”

  刘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