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470章 又要出战了_明末最强钉子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名装填手和弹药手则快速地将火药和炮弹送入炮膛,而驭手则控制着马拉火炮的行进。

  伍长则是整个队伍的指挥者,负责指挥和协调。

  在每一伍中,配备了一门马拉火炮和一辆弹药马车,以确保在战场上能够迅速移动和补充弹药。

  五伍组成一甲,四甲构成一个把队。

  理论上一个把队拥有二十门红夷大炮,一个千总则有八十门红衣大炮。

  然而,王钩的千总炮队,目前寒暄许多。

  只有二十门红夷大炮,编制只有一个把队。

  “开火!”

  王钩一声令下,训练场瞬间沸腾起来。

  震耳欲聋的炮声响起,一道道火光从炮口中喷薄而出,闪亮了整个场内。

  炮弹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准确地击中一个个标靶,发出轰鸣的爆炸。

  “刷膛!”

  火炮射击完毕后,炮兵们迅速行动起来。

  一个装填手用炮刷快速地清理炮膛,另一人迅速填入火药,还有一人将炮弹放入炮膛。

  整个过程迅速而有序。

  温越看着这一切,心中不禁暗自点头。

  这样的分工合作效率提高不少。

  经过持续的严格训练,不惜损耗地实弹射击。

  王钩的千总炮队早已经掌握了红夷大炮的瞄准和施放技术。

  此外,对于火炮的火药的配方军工厂那边也进行了改进。

  保持火炮装药量与炮弹重量在一比二的比例。

  这意味着火炮能够连续发射更多的炮弹,无需立即散热。

  过去,连续发射三次炮弹后就必须进行散热。

  但现在已经可以连续发射五次,射程也有所增加。

  如果能够进一步提升到一比三的比例,不仅可以减少火炮射击时候造成的热量,还能提高射击频率,更能显著减少火炮炸膛的风险。

  “继续射击!”

  王钩再次喝令道。

  炮弹再次划破天际,发出尖锐的呼啸声。

  齐射演练后,又进行了单门火炮的射击训练。

  声势又是一阵响亮。

  对于有关新炮手的训练。

  除了原有的青牙军炮手外手把手教导外,王钩还积极招募了商行帐房等算术人才。

  这些人的加入,极大地提高了青牙军新炮手的培养速度。

  看着炮手们一次次精准地摧毁目标,温越的满意透于言表。

  军工炮业,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时刻!

  ……

  温越骑在马上,沿着宽敞的大道,往山海关回去。

  沿途所见,新的屯堡村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百姓们正忙碌着各自的生活。

  当他的仪仗队伍经过时,百姓们的脸上瞬间绽放出惊喜之色,在很远处,就向他欢呼致意:“将军,将军……”

  温越面带微笑,不断挥手回应,向他们抱拳拱手。

  当他经过一个屯堡时,那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原来是百姓们在庆祝屯外新建的学堂正式落成。

  看着百姓们满脸喜悦、欢声笑语的样子,温越感到由衷的欣慰。

  处在关内的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可他凭借自身的力量,让关外的军民得以安定地生活,这让他感到自己来到大明,至少是做出了一点功绩吧?

  可惜,好日子并不长久。

  崇祯二年,十月十日。

  温越接到了朝廷派来的命令,命令他即刻领兵入关剿匪。

  对于这突来的命令,温越并没有意外。

  早在年初的时候。

  洪承畴、曹文诏等人,便领着朝廷的命令,在山西等地剿灭流寇。

  可能是因为温越的蝴蝶翅膀煽动的太大了。

  原本后金入关是在崇祯二年时候才发生的事情,可在天启六年的时候就发生了。他

  这就导致北边战乱,灾民难民不断南下,涌入了山西诸多地方。

  又遭遇了几年大旱。

  山西诸多地方的百姓,更是民不聊生。

  这直接导致了崇祯年初的流寇规模,比历史上的还要庞大。

  这洪承畴、曹文诏等人,在山西剿灭流寇是不少。

  却也导致了剩余的流寇见势不妙,竟然流窜进了河南一带。

  朝廷着急,不得已之下,也顾不得什么。

  河南乃是中原的心腹一带,决不能有失。

  故此,便直接命令关外的温越,领着天下一等一的青牙军,迅速剿灭流窜的流寇。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