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6章 工厂的变化_明末最强钉子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青牙堡稍微呆了一段时间后。

  温越便是到青牙堡周边厂房去视察。

  从火药厂一直视察到其他诸厂。

  比起之前的混乱,现在各厂不论是制度还是人员都是完善了不少,不会再有工匠缺失。

  温越解救回来的近二十万的百姓,加上这几年涌入关外的难民和灾民,其中至少有几千工匠。

  这些工匠被统计出来后,按照各人所掌握的技术工种,纷纷送入青牙堡的各厂矿当中。

  只要钱粮一直保障,工匠人手不足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

  这次温越来到火铳厂,主要是为了燧发枪而来。

  前几年的时间。

  袁诠台曾经研制出了自发火铳,那时候军中便有了几百门自发火铳。

  相比于需要火绳点燃,还受困于天气原因的火绳枪相比,自发火铳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当然,自发火铳不是没有毛病。

  燧石击发的时候,有时候不能点燃火药,哑火率不小,加上击发燧石需要很大的力量,又不免影响射击瞄准时候,手臂的抖动,再而影响射击精度。

  而且自发火铳,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缺点。

  便是扣动扳机的时候,总是会延迟射击。

  射击不动靶子,或是步卒还好。

  若是射击移动的靶子,如骑兵,就需要预留出射击延迟距离,这是非常困扰的。

  所以眼下的燧发火铳,综合射击精准度和造价方面,都比不上技术成熟的火绳枪。

  然而,温越知道燧发火铳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哪怕现在问题再多,也是要大力发展。

  并且有了燧发火铳,也可以另外再考虑安装刺刀,代替现有的长枪兵。

  当然,长枪兵一时之间是代替不掉的。

  现有的技术无法将刺刀的坚固性,造成和长枪那样坚固。

  造钢技术没有突破前,造出来的刺刀或许碰到敌人的盔甲盾牌,就自己先折断了,然后眼睁睁地被对方杀死。

  ……

  相比于前些年。

  建设在青牙堡周边的厂子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是增加了不少。

  其中火铳厂的工匠人数增加近四百人,盔甲厂的工匠增加人数至三百多人。

  另外还建设了专门用来钻孔火铳管的水力钻床两百多座。

  一个月可钻出火铳管,达到上千。

  而所需的人手不超过四十。

  节省出来的工匠可以打造火铳的其他部位,一个月可以生产火铳一千一百至一千两百门。

  盔甲厂也是如此,水力锻床增加了六十多座,一个月也能打造出三百多副精良的盔甲。

  厂子的数量增加,规模增大,铁料的需求也就要不免也要扩大。

  一千门火铳的熟铁需求量,在四万斤。

  三百副铁甲的熟铁需求量,为三万五千斤。

  另外打造其他铁器,如长枪和刀盾等,也需要不少铁料。

  如此下来,所需要的生铁料是个天文数字。

  当然,是相比于眼下大明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