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十六章 赵佶的水浒之路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听到正乾皇帝讲起此事,叫赵佶如何不紧张?

  “细则细矣,却有失偏颇,其中不少细节与暗信候、朱勔、蔡京、王黼等人所述的忏悔录有不少出入啊。”

  “啊!”

  赵佶很清楚自己的混蛋儿子赵桓绝对会出卖自己,写忏悔录时便刻意防着这一点,却万万没想到徐泽手中还会有朱勔、蔡京、王黼等人的忏悔录。

  其人的脸色霎时变得苍白无比,赶紧跪伏在地,语带哭音。

  “臣,臣不敢欺君,有些,有些细节臣也记不太清了。”

  人的记忆会有意识欺骗自己,同一件事,在不同人的表述中会呈现不同的样貌,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将所有人的记述合在一起综合分析,基本就能较为客观地反应事件的真实样貌。

  赵、朱、蔡、王等人的忏悔录不仅是珍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还会是徐氏后人治国入门的绝佳反面教材。

  为此,徐泽特意安排人手将其抄录了两份以做保存,自然不会因此而惩治赵佶。

  即便如此,天威不可测,正乾皇帝仍是停了小半晌,眼见受到惊吓的赵佶就快控制不住了,才发话道:

  “朕赎你无罪。”

  “臣,臣谢陛下宽仁!”

  赵佶是真的被徐泽被吓出了一身的汗,整个人都快要虚脱了。

  若不是担心晕倒在正乾皇帝面前,会失去好不容易得来的侍君机会,以其人的胆小,怕是早一头栽倒在地了。

  待赵佶缓过了气,将注意力调整到了最佳状态,徐泽才继续道:

  “朕读你等的忏悔录,偶有心得——王朝兴替,便如大海行巨舟,并非到了船毁人亡的那一刻,才有人知道船体已经烂了。

  身处舱中的乘客或许有所不知,时刻都在操船的船首、舵首、纲首、火儿等人却多少知道一些船体的破损情况。

  有人见怪不怪,有人得过且过,也有人尝试修补船体,竭力避开礁石和风浪。

  然巨舟之破非一日之失,想要救船也非一木可成,盲目加木板铆钉或许可以应对小风浪,可一遇大风浪,便现出原形。”

  赵佶跪伏在地,静静地听着正乾皇帝的话语,眼泪不争气地淌了下来。

  却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很多复杂莫名的情绪夹杂其中。

  因为,其人行事荒唐归荒唐,却不是其子赵桓这样的暗弱怂包。

  年轻时的赵佶也有雄心壮志,一门心思想要追寻父兄遗志,革除历史积弊,重塑泱泱大宋,恰是正乾皇帝嘴中那个知道船体已烂且在竭力修补的船首。

  但让人难堪的是,本来就破得不行的大宋之舟在其人的手中却是越补越破。

  直至遇到了徐泽掀起的大浪,便被打成一堆木渣。

  徐泽停顿了片刻,压低声音问道:

  “宋之灭亡,必然乎,偶然乎?”

  若是让暗弱的赵恒来回答这问题,答案肯定是“必然”。

  可赵佶才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