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十五章 何人能脱名利场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一日无君。

  残宋众臣很快就达成了共识:为了凝聚人心对抗大同,应该立即重建一个新政权。

  但在宋室大臣决定拥立康王登基之前,必须先解决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新政权的法统从何处来?

  大宋亡而重生,康王接替其兄成为皇帝,其皇位不管是来自旧君身亡之后的继承,还是来自其兄尚在位时的禅让,都要有前任皇帝赵桓的正式诏书才行。

  不然的话,众人就是擅立,新王朝就不能再使用“大宋”的国号,也就失去了号令天下的资格,其每一寸领土都需要自己一刀一枪地打下来。

  这个任务对在同军眼皮子底下刚刚重建的江陵小朝廷来说,显然太艰难了。

  江陵小朝廷的国号必须是大宋,不是因为大宋有多好。

  而是只有大宋王朝重生,才能保障残宋各方势力的利益,才能让各方勉强团结在“大宋”这面破旗之下。

  并且,大同正乾皇帝在《讨宋檄文》中就明确强调了灭宋乃是同宋两国争夺天下正统之战,任何个人和势力都不得参与其中。

  只有继续高举大宋破旗,新政权才有争夺天下的资格。

  或者说,才能获得正乾皇帝的认可,假装自己是一支可以争夺天下的力量。

  可惜,众人讨论来讨论去,都拿不出一个圆满的解决方案来。

  因为,昏君赵桓一系列的迷幻操作使得大宋国破又失人心,被灭亡得非常“彻底”。

  两代皇帝赵佶、赵恒和妃嫔、宗亲尽皆被掳不说,天子印玺、法驾和卤簿,以及礼器、法物、大乐、祭器、八宝、九鼎、圭璧、浑天仪等代表天下传承之物,也都被同军打包带回了燕京。

  破城前慌乱逃出临安的大宋臣子实际上和康王赵构一样,既无天子允许拥立新皇的圣旨在身,也没有任何信物可以供他们矫诏重建朝廷。

  最终,众臣只能以大宋被灭之前,皇帝曾委康王兵马大元帅之任,实际已有托付天下之意这个荒唐的借口糊弄过去。

  由此,重生了的“大宋”依然是各方利益的聚合体,而作为皇帝的赵构仅仅是个可以让各方势力勉强达成共识的吉祥物。

  对这些臣子来说,通过拥立康王登基获取更高的权位稳赚不赔。

  哪怕新政权再次覆灭,他们到那时向大同帝国投降,也能把自己卖一个更好的价钱。

  但对被众臣架在火上烤的赵构来说,如此糊弄的结果就太危险了。

  其人虽然成功逃过了同军的追击,却在逃亡中丢掉了自己好不容易才拉扯起来的半私人武装,更丢掉了之前多次出生入死才建立起来的一点人望。

  挽大厦于将倾,扶狂澜于既倒,重塑大宋开统天下固然能建不世之功。

  但若是没有忠诚于自己又能打硬仗的军队,即便仓促做了皇帝,也只能成为任人摆布的傀儡。

  世间任何事都有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