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三章 移风易俗点滴起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衣等服饰推出,作为梁山物质文化输出的一个拳头产品,打入东京市场,当然这是后话了。

  此时棉花早已传入中原,便是寿张县也有人种植,但受限于去籽、弹花、纺线到织布的全套技术都不成熟,导致加工困难,成本很高。

  东京就有名为“吉贝”的棉布售卖,但价格高的离谱,比一般丝绸面料都贵。

  徐泽前世倒是在民俗村里见过棉纺工具和操作,除了织布机相对麻烦外,其余的去籽搅车、弹棉椎弓和脚踏纺纱车都相当简单,基本没有技术难度。

  而说到种植,以梁义长兄梁忠为首的几名农夫,一上山就四处“吃土”,咂巴完泥土后,还信誓旦旦的说“此处宜种XX,彼处应栽XX”。

  有经验的农夫能凭着土地的色泽和口感(和后世科学种植测PH值一个原理)衡量土地的好坏,和望云知识天气一样,都是高阶老农必备常识,不算惊世骇俗,但也不是一般人能轻易掌握的。

  徐泽便由着他们折腾,已开垦出了一片土地,因为季节未到,除了菜地在下种育苗外,这段时间主要是翻耕晒土。

  看到几人每日下地时满足的表情,徐泽总算切身体会到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和热爱。

  关注多了,徐泽才发现尽管间种、套种技术早已有之,梁忠等人只听说过小豆和麦子间种,但大豆小麦间种和大豆小麦套种尚未出现。

  徐泽提出“实验田”的设想,几人虽然有些怀疑徐泽会不会种田,却不敢反对他的意见,只待晒好地,季节一到,就进行种植实验。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