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三章 挖蛤蟆_晋末长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想法和羊献容不太一样,他更多从军事角度考虑。

  洛阳本身是一个大盆地,周围都是山。

  就洛南而言,一般有三条路,都修筑了关卡,即洛南三关。

  其中,正南方的道路是相对最好走的,大体是坦途,中间只有一段狭窄逼仄之处,即伊阙关所在的地方。

  此地在后世非常有名,因为伊阙两侧的山体上,被人凿刻了大量佛像,即著名的龙门石窟。

  邵勋曾经有个“狂野”的想法,把洛南三关一锁,让那帮傻逼和匈奴斗去。

  匈奴若想来广成泽,除了翻山越岭外,就只能绕道荥阳、颍川、襄城三郡,即走一个几乎是270度的大弧线,绕过洛阳东面的整个山区,再从广成泽东南方杀过来。

  在彻底占领洛阳盆地之前,匈奴几乎不会这么做。

  豫西山区,对骑兵真的不是太友好。

  反观豫东,则一马平川,土地平整得不像话,最适合骑兵驰骋。但那里世家大族多,坞堡庄园密集,匈奴再势大,也不是短短几年内能啃下的。

  历史上洛阳周围八关几乎没发挥作用,任人来去自如。

  说白了,还是人不行,都让人打到首都附近了,人心早就不在。

  反观东西魏、北周北齐那会,洛阳作为前线,双方反复鏖兵,厮杀得极为惨烈。几乎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胡汉战士的鲜血——想在豫西山区前进一步,就要拿血来换。

  广成泽所在地区,在唐代被称为汝州。

  东都畿汝节度使一般就领河南府(洛阳盆地及周边)、汝州两地。

  后世这里是汝州、伊川、汝阳、嵩县等地。

  西晋这会,只设了一个梁县,周边土地分属河南郡、襄城郡,处于两郡乃至两州交界,人烟相对稀少,又山岭、河流、湖泊、沼泽遍地,不利于骑兵驱驰,但利于开展农业生产。

  差不多是一个郡的大小,广成苑就占去了很大一部分。

  对已经成为洛阳“地缚灵”的邵勋来说,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了。

  唯一的缺点在东面,地形敞口太大,直面豫州世家。

  至于南边的南阳,也有一定的威胁,但不大。

  当地的世家大族,如乐氏、应氏等,都是自守之犬。

  宛城都督的兵力也不多,张昌之乱时已经葬送掉了一大半,现在都是新募的,还在训练,守城尚可,野战一般。

  “皇后思虑周详,连大旱都考虑到了。”邵勋感慨道:“永康二年(301),似乎就有过了?”

  “七月大旱。十月,太原等郡又遭虫灾,青虫食禾叶过半。”羊献容说道:“并州成如今这副样子,四年前那场大旱难辞其咎。”

  旱灾和蝗虫不一定会把百姓的生活完全摧毁,因为在此之前多多少少有点余粮,但旱灾、虫灾却激化了矛盾,让当地局势不可控起来,这才是比天灾更可怕的事情。

  “确实,人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