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五章 时间紧迫(大章求支持)_我的植物黑科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且非常重要或者没什么用,其他人也只能配合杨舟。

  其实整个水稻实验,杨舟早就在神秘空间的基因模拟器中完成了。

  并且设计出了用Cas9技术能实现的最完美杂交“巨型稻”。

  现在,他必须以合理的形式,在现实中实现,科学成果不是凭空产生的,所以就需要各种各样的数据。

  当研究员们获得足够多的数据后,杨舟再根据自己总结出的基因系统理论,确定不可更改的基础基因。

  下一步就可以利用Cas9基因编辑器,减掉多余的基因,最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短时间内靠着研究员们实验,也别想获得完整的水稻基因三维结构。

  这是一项大工程。

  好在不管是胡萝卜基因,还是水稻基因,其实早有科研团队完成了整个测序。

  只不过以前科学家们做的测序,实际和杨舟在基因模拟器里看到的差别很大。

  科学家们做出的测序,显然不够完美,遗漏了很多内容。

  但不管怎么说,都已经有原始数据,杨舟可以用这些数据糊弄过去,只要最终拿出成果,那杨舟就是正确的。

  水稻基因组三维图谱,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19年利用Hi-C技术已经完整绘制。

  精准度估计只有完美版的50%,但结合杨舟重新获得的数据,勉强能用。

  现在的水稻品种也不同,基因其实有差别,杨舟一直在模拟软件上修改数据。

  杨舟现在使用的是“巨型稻”二代种,亩产可达800公斤,这种水稻的优点是能长到米高,它有着高产、抗倒伏、抗病虫害、耐淹涝等特点。

  实际上杂交水稻全国平均亩产已经达到公斤,最高可以达到1400公斤,但杂交水稻口感不好。

  而“巨型稻”口感好,亩产还有提升空间。

  这才是全国需要的新型水稻,杂交水稻虽然亩产高,种的人其实不是特别多,2020年全国水稻亩产平均值,只有460公斤。

  所以说不是水稻产量高,种的人就多,还需要口感、抗倒伏、抗病虫害、耐淹涝等优点突出才行。

  杨舟在基因模拟器中修改“巨型稻”已经改良稻蕙,每株稻子能结出2000粒,而原本的“巨型稻”每株只有800粒左右。

  增产2倍以上,口感更是得到加强,和市场上一些高价香米一个级别。

  杨舟突破了杂交稻育种“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难关。

  接下来的工作,其实很繁琐复杂,只有他亲手操作才能保证成功率。

  他有些想念唐悦了,毕竟唐悦和他配合过变异胡萝卜项目,有熟手帮忙,实验进度还会快一些。

  杨舟不可能直接做几个样品,恰好这些样品就都是需要的变异水稻,这样太明显,事后会被怀疑。

  而且,杨舟这次为了写基因代码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