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平行世界花滑篇(85)_退出娱乐圈后我成了大明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夸张的肢体动作,细腻生动地表现出了主人公拉尔维斯的疯狂与逐渐失控的精神世界,赛后,我国知名话剧表演艺术家闫海华先生也在微博上转发了苏哲的这一段表现,并且认真肯定了苏哲的艺术呈现以及他的作品渲染力。”

  “是的,我也看到了闫海华先生所发表的评论。”林雅同样点头道:“在闫海华先生的评论中,有一句话——‘深度浸入角色,但同时有着高度清醒的自制’,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截止今天为止,关于苏哲《妄想奏鸣曲》的评论往往都谈到了类似的这个观点,这种看似不可能的状态,苏哲却能够在冰面上做到极致,我想这不仅是《妄想奏鸣曲》这个作品成功的原因,也是他此前每一个作品能够感染人心的原因。”

  “其实看苏哲的表演,不仅可以看他在冰面上的状态,包括他在练习时间的表现,也很值得一看。”

  王宇涵所说的,自然是在6分钟热身练习的时间里。

  事实上,对于许多花滑爱好者们来说,特别是部分特定选手的支持者,他们在观看比赛时,守着几个小时的比赛,实际上也就是为了自己喜爱的那位选手几分钟的表现。

  这种情况下,选手的6练时间,冰迷们当然不能错过。

  不过王宇涵这番话的意思倒不是这个,他指的是苏哲每一次在6练时就已经浸入角色的状态,哪怕只是在练习时间,你都能从他的状态中,察觉出他即将表演的是哪一个节目。

  从《微风吹拂》到《堕落的守望者》再到《木偶之歌》和《妄想奏鸣曲》,这半年多的时间,苏哲参加的比赛虽然有限,但是冰迷们追溯以往,已经看出了苏哲在每一次练习中所展现出来的这种特质。

  对于他来说,哪怕只是练习,也认真得让人忍不住沉迷于他的魅力。

  就如此时的冰面。

  所有人都能看到,苏哲此时滑行的姿态,他的每一个肢体动作,都不属于正常的状态,那是一种带着夸张意味的,甚至有一丝微微的癫狂、颤抖感觉的浮夸感。

  但哪怕他的上身看起来甚至在微微颤栗,但他滑行的步伐、弧线却没有任何的扭曲变形。

  现场有坐在s席的观众,在苏哲滑行路过时,能够更加近距离地观察到这种感觉,这个发现令这些观众都不由地感到惊诧。

  怎么能有这么强大的控制力?

  比起现场的观众个,通过摄像机镜头观看热身练习的观众们则看得更加清楚明白。

  现场摄像机又或者导播的心,似乎也是偏向苏哲的,摇臂镜头追着苏哲,甚至还给了短暂的特写,这也就让他的表现被更多电视机前的观众所看到了。

  冰雪王国论坛上,众人原本还是在紧张发抖,这会儿又全都沦为了花痴的基地。

  主题:【_(:3∠)_awsl,给我苏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