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9章就喜欢你讨厌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_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姓和军属们开心的事情出现了,那是宽河城第一座学堂,正式完工,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这个学校,位于宽河城的东城安置区与西城安置区中间,坐在宽河城正南方。全校占地共计四百五十亩。

  与普通民房建设不一样,教室统一采取三间面阔,共面积约六十平方左右。坐北朝南,南墙与北墙,都是大窗户。为了保持教室的采光,刘明遇可是花了足足十六万积分,从系统商城采购了大量的玻璃。为了保证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不被冻着,刘明遇还让人在教室里铺设了地火龙和火墙。只需要在室外的火炉里加入煤炭,无论外面多冻人,教室里可以保证温暖如春。

  共计一百二十个教室,以每个教室可以容纳五十名学生计算,可以容纳六千名学生。当然,挤挤的话,也可以装七八十名学生。最最关键的是,现在的教师不够,而不是教室不足。另外还有一座藏书楼,这是徽商陈应花也六千两银子,自己捐建的,这座藏书楼,高约三层。还被陈应命名为七星楼。

  这个问题刘明遇也懒得吐槽,藏书楼建造费用不高,那是因为所有的砖瓦、人工以及木材,全部都是刘明遇的。木材是森林里砍伐的,只有工人的工资和伙食费,成本不足市价的十分之一,砖瓦也仅仅相当于三分之一。

  这座七星楼占地面积约八百七十平方左右,三层共计两千余平方,可以供四五百人共时在此阅读,当时里面的藏书才是最值钱的东西,无论是十三经,还是武经七要,农书,小说、诗歌、史书、杂记应有尽有,共计超过五千册。

  除了藏书楼,还有两个集体食堂、明伦堂、以及教室住宅区。教室住宅区,清一色是主层五间,左右各两间厢房,预计先修建的住宅区是一百二十套。

  万世师表孔子塑像,总之,各种学堂的设施基本上都有,还多了运动场,环形跑道,花圃等设施。平心而论,除了极少数豪门建的族学之外,大部分官学,远远不如这座学校的硬件设施好。

  估计要到十月份才能正式开学。直接命名为宽河书院,虽然宽河书院还没有正式开学,关于宽河的议论热度可不小。

  这年头民间还没有正式的学校,都是在私塾里念书的,而那些私塾,大多是地方富豪出资办的,专供宗族子弟念书,穷苦人家的子弟则无福消受。

  至于官学,基本上是名存实亡了。皇帝都快穷得没米下锅了,哪来的钱维持那么多官学?原来卫所也有卫学的,不过比官学还惨,官学好歹还名存实亡,它干脆就消失得干干净净了。也不看看卫所官兵穷成什么鬼样了,饭都吃不饱,哪里有钱办什么卫学!

  现在武烈军要重新办卫学了,而且一出手就是超级大手笔,把大家给震得连话都说不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