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话西游_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辉。

  内地就更扑,比如在京城只卖了20多万。但相反的,盗版碟却在大街小巷,尤其高校中流行起来。

  许非的经历可能跟很多人一样,他记着是1997年春节。

  电影频道放了这两部电影,第一次看就喜欢。

  完了就买盗版碟,没事就看。当时上初中,元旦联欢的时候还拿到学校去,同学们乐得嘎嘎的。

  说明什么呢?

  《大话西游》跟当今的,能掏钱进影院的主力消费群天生无缘,它最适合的是年轻人。

  喜欢屎尿屁的,可以在至尊宝着火的裆部里找到乐子;喜欢“后现代”文艺范的,也会为这一句惆怅万千:

  “他好像条狗啊!”

  ……

  “开饭了!开饭了!”

  “休息一会!”

  中午时分,四辆面包车来送饭。几百人的剧组,西影厂投入了一百多个,排队领盒饭,各找地方。

  明星当然在车上吃,盒饭也不一样,大概等同于“八个鸡蛋的豪华手抓饼”。

  许非也在啃盒饭。

  西影厂的制片主任姓丁,对他的到来很意外。许老师只说旅游,也确实是旅游,跟《新白娘子传奇》一样,既然有机会总得亲眼看看。

  “听说组里矛盾挺严重的?”张梓恩问。

  “嗯,像给资本家打工。”

  丁主任调侃一句,道:“我一天要准备四顿饭,每顿四辆车,你就知道工作强度有多大了。

  大也没关系,主要是待遇,我们一天十块钱,人家一百。厂里人员还行,武打队是外面请的,成天给我找事。

  可我有什么办法,香港人掏的钱……”

  “哎哎,跟我说说就得了。”

  张梓恩话音未落,就听外面吵嚷一片,声音越来越大。

  “又开始了!”

  丁主任皱着一张便秘脸下车。

  许非跟在后面,兴奋吃瓜,只见一个人被大家围着,嚷嚷声不断。

  “怎么又是我们死?”

  “对啊,拍好几天了一句台词没有。”

  “说好的镜头怎么少了?”

  “听我讲,听我讲……”

  此人正是武戏导演程晓东,操着一口咬舌头的普通话:“大家有点专业精神好不好?武行就是为电影服务的,听从导演安排……”

  “听什么安排?你们的人怎么有台词?”

  “你们的人怎么不死啊?”

  “你们的人怎么戏多?”

  许老师找个大磨盘,往上一蹲,农民揣的姿势。

  除了待遇问题,还有角色分配的矛盾。香港武行戏多,这些演员戏少,总是被打飞的那个。

  程晓东说不明白,见丁主任过来了,忙道:“哎,你来讲,你来讲。”

  丁主任技能娴熟,三言两句又给忽悠过去。

  “见笑了,见笑了。”

  “他们来内地拍戏,图的就是景好、人工便宜,同工同酬才奇怪了。不过这帮人混哪儿的,脾气这么大?”许非问。

  “西安一个武校的,唉,早知道就请你们了。”

  寇占闻的队伍南征北战,除了自家戏还到处接活儿,在国内颇有名气。某种程度上,甚至能代表一流水准。

  午休后,赵佶平和张梓恩回市区。

  反倒许非留下来了,带着林俊龙这拍那拍。林俊龙各种嘀咕,老板还真是旅游啊,这么闲。

  晃眼到了晚上,俩人才回到酒店。

  许老师又找陆树铭叙旧,大陆演牛魔王,李健仁演上妆后的猪八戒。

  俩人聊了聊三国,基本收尾,10月份开播。现在还剩些琐碎,以及最重最重的一场重头戏:

  火烧赤壁。

  这场戏是开播之后才拍的,准备了一年,各组资源全集中到蔡晓晴这里,动用了航拍机,画了张全景图,跟打仗一样。

  因为那些帐篷、营寨、粮草、船只什么的,只能烧一次,不可能再来一遍。

  ……

  住宿条件还可以。

  许老师睡得正香,也不知什么时候,忽被一阵吵杂惊醒。迷迷糊糊的撑起身,只听走廊里砰砰砰!

  砰砰砰!

  “程晓东你出来!”

  “艹你妈滚出来!”

  似乎有人在砸门,跟着各种口音阻拦声、劝说声,乱七八糟混在一块,仿若炸开了锅。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