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海突破1_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爱国主义情怀,不愧是徐克。”

  “思想也挺有深度,我觉得行。”

  吴孟臣频频点头,按照以往经验,此等水准的片子在魔都本地,300万票房打底,只多不少。

  这是相当重要的信息,有300万这个数,他才知道明天怎么谈。

  “放《大撒把》。”

  “好的。”

  楼上的放映员应了声,把一卷拷贝装进去。

  90分钟的电影不长,很快结束。影院内安静了一会,吴孟臣问:“你们怎么看?”

  “呃,挺新颖。说爱情片吧,不太像,说喜剧片吧,好像也不是。”

  “非常流畅,从头到尾没有一点卡顿的地方。”

  “对对,看的过程非常舒服。故事性不强,冲突平淡,但能挠到你心里去。”

  “我喜欢葛尤的表演。”

  《大撒把》的讨论比刚才激烈,因为没见过这种类型的片子。吴孟臣不自觉的将其跟《留守女士》比较,该片由上影厂拍摄,自己经手发行。

  也是讲一个丈夫在国外的女人和一个妻子在国外的男人,发生的故事。

  而他比量一番,忽然觉得《留守女士》太旧。画面风格、服装造型、表演、故事,包括译制腔的配音,通通都很旧。

  吴孟臣沉吟不语,《大撒把》是部好片子,但他不确定是什么标准的好片子。

  …………

  许非和成至谷南下,外人并不知晓。全国电影界仍在观望,等着田领导如何破冰。

  休息了一晚,许老师次日醒来,不慌不忙的吃过早饭,挎上相机出去扫街——今天上午是成至谷的时间,下午自己才会出场。

  酒店在南京路,南京路大名鼎鼎,百乐门、和平饭店、静安寺全在这。

  他随便走了走,就瞧见一处门脸,一种很复古的洋气,上写“大光明电影院”。

  早晨并无观众,大门敞开,没有其他影院的木板海报,而是贴在里面的墙壁上。一个年岁不小的男子坐在门口,无聊张望。

  许非买了包烟过去。

  “老先生早啊!”

  “……”

  男子狐疑的看了看他,“你是做什么的?”

  “没事,我就对这电影院挺好奇,想打听打听,您了解么?”

  男子瞧那相机,接过烟点上,道:“问吧,我在这三十年了。”

  “哟,那您今年贵庚啊?”

  “再有两年退休了。”

  “您是放映员?”

  “做过,放映、跑片都干,主要是跑片。”

  过去拷贝少,经常几家影院用一个拷贝,每家都有1到2名跑片员。这家放完,马上送到下一家。

  有些大火的电影,甚至一卷放完,就得立即送过去,一部电影得送个四五趟。

  “以前放《少林寺》的时候,我一个月蹬坏一辆自行车。大家爱看,我们跑着也带劲。现在不行喽,晚点送去也没事,反正没人看。”

  几根烟抽下去,男人明显爱说,道:“瞧你岁数小,可能不知道。以前我们真火过,经常去农村放电影,各村儿排着队请,鲥鱼一上,都是五六斤一条。

  每月光补助就十块钱,那会工资才十几块。”

  “哟,这么说魔都您可太熟了。”

  “差不多吧。”

  “那现在本地有几家影院?”

  “呃……”

  男人掰着指头算,“加上县里的,一共十几家吧,俱乐部那些不算啊,最大的就是我们家。”

  他往后一指,特自豪,“当年梅兰芳剪彩,开幕放的是米高梅片,服务员都是白俄女郎。全上海滩就大光明有冷气,1554个座位,那叫远东第一。”

  “现在差了……”

  “谁说差了!大光明照样是第一,一看你就是外地人,你问问旁边的姑娘小伙子,能来这看场电影,那是有面子的事儿!”

  男人有点生气,问:“你到底干什么的,是不是记者?”

  “我啊,我也拍电影的,特意过来瞻仰瞻仰,您别动气。”

  “哟?你拍电影的!”

  老头顿时又乐了,道:“好,好!小子努力,等你片子在这放了,我一定给你准时送到。

  我说话算话!”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