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 局,破局(1)_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茂密的丛林,极大限制了武器的使用,在高超的掩蔽手段和丛林特有的环境下,双方往往在距离几十米的距离内才会骤然交锋,这让大威力的炮弹和航弹在丛林的面前,失去了其嚣张的威力。触碰树梢产生的空爆,对于短兵相接的敌我双方来说,存在着相同的危险。而地面上,松软的泥土和茂密的树丛让重型机械化部队只能望林兴叹。

  特殊的战场,特殊的作战方式,让原本已经习惯到成为经典的机械化推进成为奢望,一直缅怀于越战的美国军队此刻,无可避免的被再次投入到越战之中,而此刻,他们所要面对的却并不仅仅是全民皆兵的国家,还有,这个国家背后的另外一个大国。

  在武器几能决定战争胜负的情况下,似乎没人在乎单兵素质需要达到多么优秀,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美国军队已经被刻意打造成占领者——一个在经过定点打击,饱和轰炸,大规模歼灭有生力量后,而进行地盘接受的角色。

  在这种安排下,对于士兵的保护成为可以炫耀战果的最好选择。减少伤亡,让敌人迷惑,恐惧,甚至崇拜于强大的力量下,进而达到军事上对于潜在敌人的威慑,成为军队被塑造的目标。

  在这一点上,没人愿意再去重新回到之前经历过的梦魇中,去感受那些曾经的单兵对单兵,性命相搏的局面。可惜的是,战争这种军事的最终形式,注定不是由一方面来决定的,当士兵之间,军队之间的武器没有决定性的代差时,能拼的只有兵员的素质,和强大的意志。

  士兵的作用在这个时候被无限放大了,或者说,其实士兵的作用一直如此,不过是在过分的泛武器论下被刻意的忽略和模糊。战斗就在这种情况下展开,或许有点不公平,不过,却完全可以理解。

  第五集团军仍然在有序的向前推进着,虽然接二连三的报告不断从各个方向传来,显示着周遭敌人小股部队的活跃程度不断加剧,部队的损程度在以班,排,连,营等建制不断的增加和扩大着,在部队周遭,仿佛有一支看不见的大口,一口口,毫不留情的吃掉逸散在外的小股侦察和警戒部队。

  克拉克此刻头疼的让他忍不住想喊出来,他此刻急切的需要两样东西,阿司匹林和战斗机的支援,可惜,在这该死的缅甸,这两样东西恰恰是无法得到的,地面上茂密的植被覆盖,敌人无所察觉的踪迹,瞬间的优势兵力集结,以及一瞬间猛烈的弹药投掷量,让便利的空中支援成为鸡肋。舰载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有限的战斗机在得到支援请求后,只能鸟瞰于战场之上,看着一地的狼籍,以及聆听着有限的几声求救。

  第五集团军就在这样的运动战的阻碍下,无奈的一步步前进着,整个集团军此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