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九百六十九章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_大明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是情有可原。

  林延潮没有丝毫掩饰,比起很多官员矫情镇物,却又是另一等风格了。

  林延潮接旨后歉然道:“让诸位见笑了。”

  众官员都是大笑,也难怪林延潮如此失态啊,不说天子召林延潮进京,这肯定就是要大用的节奏。

  而驰驿,就是可以使用驿马疾行,这是天子一般不予轻授的恩典。

  一般枢辅重臣,告老还乡或天子相召时,朝廷会赐驰驿。林延潮考绩天下第一,也有了与枢辅重臣一般的待遇。

  现在方进与众官员都向林延潮恭喜,何通判,黄越他们已是道贺过了,又重新再次道贺。

  “林老弟,此去进京必大展宏图!”

  “下官在此预贺府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下官在府台任下三年,实多承教诲。”

  “府台,此去京师一路保重!”

  “府台恳请保重!”

  林延潮一一答谢。

  这时候商丘县,以及府里大小官吏都知道了林延潮要离任进京的事,故而众人都到府来道贺,也算最后送别一番。

  看着大大小小官员一个一个都上前作揖,林延潮知一个个也说不来,于是朗声道:“诸位同僚请听林某一言……”

  堂上一下子安静下来,众人都看向林延潮,听他有何话要说。

  林延潮目光扫过众官吏,众人都与他共事过,这一番离去,天南地北以后难有相见之机。

  没有往日那么多心结,也不必摆上官的架子,林延潮朗声道:“方才诸位也听到了,陛下诏令,让林某卸任知府,即刻进京述职。”

  说到这里林延潮言语有几分哽咽。

  “本府之事由何同知暂署,何同知与林某共事多年。某深知何司马居官谨饬,才情干练,他暂署府事,必能使百姓安居乐业。林某唯望诸公能与他同心同德,克勤奉公。”

  “古有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林某没有任过亲民官,才具不过平平,居官三年,若非诸位相助,焉有如今名显群臣,闻达天子之日。眼下林某离任在即,目望诸公相送,心底感激之情,实是难以言表。”

  说到这里,林延潮顿了顿又继续。

  “林某出身寒门,自幼没什么志向,说来惭愧,当初读书只为稻粮而谋。入学时恩师问我志向,我言'穷者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实只在'独善其身'四字而已。后来恩师因张江陵封书院之事投缳自尽,从那时起林某恍然大悟,以'修齐治平'四字为平生志向。”

  “后来林某上二事疏去官之后,谪至河南。时林某虽不过二十有余,但想归德离京千里,自此不复有重归庙堂之念,常自嘲空有报国之志,然而却不能如意。”

  “到任后见府里遭了大水,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覆体。林某心道,既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切不可空耗岁月。后察知归德要大治,必先兴水利劝农桑。治河淤田看起虽小,但所行所为当时而言皆是巨大。可再难之事,也是起于豪微,只要丝毫有益于百姓,今日为之一事,明日再为一事,积少成多,也能成功。”

  “不知不觉三年已过,总算有所寸功。林某方知事功之事,不在高远,而在足下,千言万语不如一行。今天子恩重,不念某昔日狂妄,重召入京。临别之时,这番肺腑之言,道与诸公,以后无论林某身在何处,这同舟共济之情永记于心。”

  “于今林某在此拜别诸公!”

  说完林延潮向四面官员,各是长长一揖,府衙公堂立即报之热烈掌声!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