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九百六十五章 运作_大明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给事中并座的局面。

  文选司郎中陈有年先奉上了选单。

  杨巍道:“这是州府官员一共两百六十五名,本部堂请列位过目,其中抚,按,布三司保举卓异都有标注在旁,我等从中选拔贤良,再报闻天子。”

  齐世臣起身问道:“敢问太宰,这一次为何是从州府官员中保举?”

  杨巍道:“因为外官大计在即,京职官员先放在一旁,吏部有意从州府官中推举贤良,以为表率。”

  齐世臣又问道:“那为何排除二司,以及州县官员?”

  杨巍捏须解释道:“因为州县官员官位卑微,人数众多,不好一一推举,至于藩臬二司官员本就是大员,推举二三品大员,当由众卿同议,非本部单独而决。”

  “而州府官虽不是封疆大吏,但也是方面大员,上承中枢,下接亲民,品秩合适。何况本部记得吏部已是很久没有推举贤良之州府官员上报天子了。”

  齐世臣道:“下官受教了。”

  陈有年在一旁听着齐世臣与杨巍的对话,心底却是一等想法。

  有时候朝廷选拔官员时,会一圈一圈的制定标准,比如今年考选清廉,明年考选严谨。

  看过去似乎是按照标准从中选拔官员,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是倒因为果。

  这时候沈***:“可是这两百多名官员中也不少,其中不乏考绩卓异之官员,要从中选取贤良推举给陛下也是不易。”

  杨巍点点头道:“肩吾说的好,外面的官员叫吏部为铨部,是因为吏部有铨选官员之责。”

  “我们既要考察官员的贤良与否,清廉与否,治绩如何?但也要导士风所向。之前陆侍郎为选郎力排众议向天子引荐海刚峰,从此一扫官场恶习,天下士子都知道,朝廷用官是将清廉操守摆在首位。”

  “而如今官场风气如何?一言概之,避外营内。前几日元辅与我谈及此事时,也是痛心疾首。眼下官员为谋迁为京职,甚至不惜连贬数级。上个月都察院一位御史外放三品参政,尽愤然挂冠而去。还有一些京官自持清流,不肯为亲民之事,种种之事,不胜举之。所以本部堂以为从外放州府的京官可优先考量!”

  听了杨巍的话,几位官员心底都是了然,迅速在心底搜索了从京官外放官员。

  这时候左侍郎李世达道:“不知为圣上贬谪的官员是否考虑在内?”

  “这?”杨巍没有立即回答。

  李世达继续到:“京官外放地方的官员,不少是被陛下贬谪的,比如李三才,此人在地方很有政绩,在官声也很好,但他是触怒陛下而外放的,若是推举他们,恐怕陛下会不喜。”

  这时杨巍道:“我等身为人臣当秉直而言,只要是符合道义,就算逆耳之言,也要如实上禀。你说的李三才,本部有耳闻,此人在官声很好,可以列在向天子保荐的名单。”

  李世达闻言露出喜色,李三才与他有旧,这一次正好借着这个时机向杨巍提出来。

  而杨巍也是明白他的意思,他也要平衡下面的官员利益,这吏部左侍郎的面子,一定是要给的。

  杨巍当下道:“你们看看这州府官员有无如李三才这样被天子贬谪到地方,但却政绩卓著的官员,你们可以向推荐,然后再报闻天子。”

  当下陈有年,沈一贯都道:“下官有一人选。”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