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十七章 面试_大明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但见三日前空旷的小楼里,已是坐满的学生。

  郎朗读书声传来,穿越千年,无数士子曾在此头悬梁,锥刺股。

  林延潮驻足在外,不由心底有了几分敬意。

  走到昨日的耳房,那日接待自己的斋夫,正在那看见林延潮后道:“等你有一段时候了,跟我来吧!”

  “是。”

  林延潮当下跟着斋夫从小楼旁绕过对林延潮,对着小楼道:“这是文昌阁,当年朱子讲学的地方。”

  然后他又指着一厢房道:“这是右厢,当年朱子所住的地方。讲郎正在里面考校学生,你先在厢房等候一阵。”

  说着斋夫走进了厢房,林延潮左右看了下,但见文昌阁前平台上,类似笔洗的石臼,一旁石栏正面刻着文光射斗四个大字。

  此地的一景一物,都是满满带着书院,悠远传承的气息。

  无人闻之时,韦编三绝,读书进取,国家危难之时,投笔从戎报国,都说书生误国,逢国难之时,如文天祥之辈的读书人,何尝不曾为国奔走,死于社稷。

  由宋,明以来,就是士大夫与天子共天下,国家以科举量才取士,如王守仁,张居正般胸怀天下之志的雄儒,正是我辈读书人。

  撑着伞,下着小雨,耳旁回响着阵阵读书声,林延潮不由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一声激得一旁经过的几名学生不由驻足。

  林延潮暗道失言,竟是将东林党党魁顾宪成的名言给窃取了。

  林延潮立即转过身去,装着什么事也没发生过般,打量起四周来。

  正好这时右厢的门打开了,抽咽声从里面传来,但见一名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男童,走了出来。

  一旁一名四十多岁穿着圆领襕儒生对一名穿着绸衫的中年男子道:“令郎根底还算扎实,但还需再打磨一下,回去读书,待明年开春了再来试试。”

  那男童听了哭得更是伤心,一旁穿着绸衫男子道:“还是多谢先生指点了。”

  说完中年男子将男童领走,这时一旁斋夫指着林延潮道:“林先生,这是从洪塘乡来的学生。”

  林延潮心知此人就是书院讲郎林燎,贡监出身,但见他穿着玉色布绢的衣裳,宽袖皂缘,头上皂条软巾垂带。这是标准的生员衫,举人监生也经常穿。

  这个时代,一介秀才都可能有后世国学大师的水准。

  林延潮向林燎行了一礼道:“林延潮见过讲郎。”

  讲郎林燎点点头,对林延潮道:“进来吧!”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