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章 不收礼_大明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近亲疏。

  林延潮补充道:“这还不算最高的,还有秦关一座,一百二十两,意函谷关高一百二十丈。毛诗一部,三百两,原因是毛注诗经,一共三百零五首诗。当然最高就是孟津一渡,纹银八百两,意为八百诸侯渡孟津伐纣。这是地方督抚给阁老,秉笔太监的冰敬。“

  林浅浅听完了立即道:“潮哥,这钱咱们不能要。”

  林延潮听了笑着问道:“这可是真金白银?”

  林浅浅道:“纵是真金白银,可是万一潮哥你受贿被锦衣卫抓了,那可怎么办,听闻太祖爷在的时,官员贪污十两以上,都要。。。”

  林延潮听了林浅浅这么替自己打算,又是感动又是好笑道:“眼下早不比太祖爷那时了。”

  “那也不能大意啊!”林浅浅焦急地道。

  林延潮将十几封礼单重新看了下,官员送的冰敬,比林延潮本该拿了多了几倍。

  特别是坐粮厅给得两百两。

  这些钱林延潮就算收下,也不能说有错,京官都是靠这外官补贴过日子。这是官场上潜规则,没人会因此检举你贪污。

  比如海瑞堪称大明第一廉臣,但他当外官时也向京官行贿,他说了句话,朝觐之年,为京官收租之年。

  林延潮想了下道:“不过你说的是,除了撇不开的人情,其他不明不白送上门的,就让济川明日一一还回去了。特别这坐粮厅的两百两绝不能要。“

  林浅浅没有二话道:“好,那如何回那些送礼之人呢?“

  林延潮想了下道:“那无妨,我就亲自写一手信回复他们,上面就写‘今年过节不收礼’。”

  不过尽管退还了一部分,林延潮一次冰敬也有近百两的入账。

  次日。

  林延潮与刘虞夔就赴文渊阁坐堂了。

  这才刚到阁门之前,就看见阁门外的几排长凳上,坐满了各个衙门官吏,这都是等待入内禀告奏事的。

  在众多官员里,不少堂部大僚也是坐在长凳上。

  见了这一幕,换了嘉靖朝以前的官员都要惊掉下巴。

  林延潮还记得,自己在殿试第二道题,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说的是,唐朝时裴度向天子建议,让百官聚于宰相府邸奏事。

  换句话说,唐朝的宰相,是不能在府邸上接见百官的。

  而明朝根本没有设宰相,六部是直接向天子负责。至于内阁大学士说白了就是天子的文秘啊。

  六部官员奏事正常程序是将奏章递给天子后,天子再令太监交给内阁大学士票拟,票拟之后的奏章再交给天子批红。

  为了遏制内阁大学士权力,天子规定,入阁者不置官署,不得****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各衙门向天子奏事前,不能向内阁大学士请教意见的。

  但是内阁大学士权力作大后,票拟几乎等同于最后的批红,诸司衙门为了保证奏章的通过率,不得不就所奏的事先向内阁大学士禀告,再递奏章给天子。

  这样朱元璋废宰相,由天子直属六部初衷失败了,又变成了阁臣统六部,再由阁臣向天子负责。

  诸司奏事向内阁关白后,天子严令内阁不得****诸司,也成了一句空话。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内阁大学士只掌票拟,权力却几乎等同于宰相的原因。(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