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祖制_大明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事,本阁部必予以重究。”

  “最后推举上来的两京十三省正副考官必须再经过内阁考试堪合,若不合意者一律罢落。”

  原先乡试考官是由礼部,翰林院复核,不过走一个过场,但现在林延潮将权力拿到了内阁中。当然此举侵犯了权力边界,容易引起礼部不快。

  但见于慎行叹道:“阁老所虑之深,于某实是感慨良多。不过我有一个不情之请,还请阁老答允。”

  林延潮笑道:“可远兄只管说就是。”

  “等众考官考完出京时,还请阁老赐见一面,亲自耳提面令一番。”

  闻于慎行之言,林延潮会心一笑:“这有什么难处,乐意之至。”

  于慎行也是笑了。

  “还有一事,礼部右侍郎空缺,可远兄心底有什么人选?”

  于慎行想了想道:“少詹事冯琦可,不知阁老意下何人?”

  林延潮笑道:“那我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于慎行亦是抚须笑着。

  这冯琦是于慎行的年家子,推举他出任礼部右侍郎,当然是林延潮识贤用贤。

  不仅冯琦,林延潮这一次回朝,也是力荐邀钟羽正回京任太仆寺少卿,于玉立复官刑部郎中。

  这二人当年都因林延潮焚诏之事牵连,钟羽正担心被王锡爵打压主动辞去了吏部都给事中之职位,而于玉立则为林延潮不平上疏辞官回家。

  现在林延潮入朝后又重新向吏部推举了二人。

  再说孙丕扬不容于张位辞官回乡后,接替他出任吏部尚书是南京吏部尚书蔡国珍。

  张位鉴于一直以来的阁部不和,一心要寻能够支持自己的吏部尚书。蔡国珍为张位的同乡,于是张位在对方出任吏部尚书的事上出了大力。

  但哪知道蔡国珍出任吏部尚书后,却没有完全投靠张位,竭力让吏部的人事权独立于内阁中。

  对于此朝中清流也不好说什么,拿他与宋纁,陈有年,孙丕扬等几位前任吏部尚书比较,风评中称蔡国珍风力虽稍逊,但情操自持甚高。

  无论怎么说蔡国珍出任吏部尚书,终于使一向激化的阁部之争稍稍缓和下来。内阁在张位的主持下权力得到集中。

  而对于林延潮所请钟羽正,于玉立二人,蔡国珍自不会驳林延潮的面子,但也没有得到提拔,不过是原官复任而已。

  可是在推举冯琦出任礼部右侍郎之事上,仅仅是蔡国珍,于慎行支持不够,三品以上官员任命需经九卿廷推。

  林延潮在此事上要得到张位支持方可,此外总督义学侍郎自林延潮离京调至朝鲜前,就空缺至今。林延潮打算推举萧良有出任,至于空缺出的国子监祭酒林延潮则打算推举叶向高。

  推举冯琦,萧良有,叶向高他们中任何一个并不难,但一开口要推举三个,此事上他与张位尚未有默契。

  这日林延潮回府得知汤显祖求见。

  林延潮闻此微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