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千两百三十三章 从道不从君_大明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辅苦苦为难数月之事,真是不知如何道谢才是。”王家屏极是高兴。

  林延潮道:“为元辅分忧解难,是我份内之事。”

  王家屏笑了笑问道:“你既今日来寻我不知有什么事商量?”

  林延潮道:“确有要事,我自为礼臣以来,一直欲恢复荀子陪祀之地位。此事我与门生说了多次,他们都是赞同,所以今日来阁里来请教元辅的高见!”

  王家屏道:“要是本辅做了主,此事一定会帮你。但荀子恢复陪祀之事一定会引起不少官员反对,这些我不担心,担心的却是圣上。此事是嘉靖九年时世庙钦定的,你要圣上更改世庙钦定之事,怕是不易。”

  林延潮道:“我也知此事不易,但事功学派以荀子,董子为道统,但至今荀子却不得陪祀于圣庙,不视同为我儒门一脉,此事不彰令我有何面目去见我的那些学生。”

  “至于其中的议论,我也想过了,但无论如何此事我一定要为之。”

  王家屏点点头道:“宗海你帮了我那么大的忙,在此事上我怎么会不帮你,你尽管去办,本辅会为你摇旗呐喊,但话说在前头,成与不成还是要看圣意如何。”

  林延潮笑着道:“如此多谢元辅了。”

  二人又说了几句话,然后林延潮向王家屏作别。

  作别之后,王家屏亲自将林延潮送出门外道:“以后在朝中本辅要多多仰仗宗海了。”

  林延潮连忙道:“不敢当,元辅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就是。”

  二人说话作别后,林延潮即是离去了。

  数日后,道御史杨镐,吏科左给事中李沂分别上疏,请重新将荀子陪祀圣庙。

  而就在无锡的东林书院。

  这一日正值会讲之时。

  身为十君子之一的邹元标,今日正在东林书院的讲坛上与从四面八方赶来听讲的数百名士人们授课。

  东林书院自顾宪成,邹元标自万历十八年办学以来,影响力日益增长,现已成为吴中文林圣地。

  面对众多学子,邹元标朗声道:“我听闻古之帝王,道统与治统合而为一。故世教明而人心正,天下之所以久安长治也。”

  “春秋战国以后天下乱也,孔孟先哲不得以分道统而自任,治统道统自此分也。从此道统不在于天子,而寄于孔孟,穷而在下之圣贤。”

  “又千百余年,有宋诸儒继之,然人各自为书,为一家之言,又遭战乱之世,为力愈以艰已,而究之治统,散而无归,此乃斯世斯民之不幸也。惟我太祖高皇帝,天纵聪明,即位之后,即表章朱熹之学,以上溯孔孟,直接尧舜以来相传之统,至此治统与道统合一也。”

  邹元标之言,讲述是治统道统的分离。

  三代时,治统和道统合二为一,这是儒家最推崇的时候。到了后来道统治统分离,直至宋朝的时候,儒家分为理学,心学,事功学,三家各执一词,但都不能代表道统。

  朱元璋登基后,立程朱理学为显学,这时读书人认为治统与道统又再度合一。

  众士子们问邹元标之言纷纷点头,深以为然。

  这时邹元标话锋一转:“近来朝中有人提议恢复荀子陪祀之事,邹某虽认为荀学并非圣人之学,但荀子子道篇里有一句话,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此言邹某以为极为精当。”

  Ps:明日有更。

  请收藏:https://m.fei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